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07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通过凹槽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并依靠重力自动前进进行回位,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具体地说是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跆拳道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不能移动,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因此,需要对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进行研究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置一种可方便出拳的、能模拟陪练员出拳、踢腿等多项动作的,可与运动员进行对打的较为智能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方案是: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三动力源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与第三动力源之间可拆卸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三动力源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支架,支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凹槽,框架的顶部悬挂设于该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第二动力源推动拳杆在水平方向内张开,因此第二动力源与拳杆是垂直连接的;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跆拳道正拳或散打直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跆拳道中平拳的动作,第二拳手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
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方案是: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动作以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平拳动作,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第二拳手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下压件与框架之间同样设有弹性件以实现下压件的收回;下压件与第三动力源之间可拆卸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和第七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支架,支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凹槽,框架的顶部悬挂设于该凹槽内;整个训练用装置,可实现跆拳道对打中正拳、平拳以及腿部的下劈的训练,实用性高。两个方案中,下压件形似人脚的形状,或者简易地,可以是圆形,下压件与中部弯折的拳杆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第一拳手和第二拳手,均是模拟人握拳时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且,第一拳手设置的高度不同时,低处的第一拳手出拳相当于人脚部的动作,相当于横踢动作;第二拳手设置的高度不同时,低处的第二拳手出拳相当于人蹲下时候的动作,或者是高度不同的对手,作业范围更广。在框架上设有多个出拳机构时,多个第一拳手可以直接由一个第三动力源驱动,多个第二拳手直接由一个第四动力源带动驱动,相较于第一方案较为节省动力,同时,通过旋转凸轮等的设置,可以使得拳手出拳动作更加贴近人的出拳频率。倾斜凹槽的设置,在对打中,运动员对整个装置出拳后,在传送带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后退一段距离,保证框架不与传动轴或主动轴之间产生干涉。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门字型,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支撑架,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撑杆设于两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或者,为了实现多个运动员的同时训练,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综合对打训练,所述支架顶部设有多处所述的凹槽,每个框架的顶部活动固定于一个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门字型,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支撑架,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框架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撑杆设于横梁上方。或者,为了实现多个运动员的同时训练,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跆拳道训练,此时,每个点顶部可不设置传送机构,若设置的话,每个点单独设置各自相应的传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完成跆拳道前踢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三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脚踢件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第三旋转凸轮以及由其带动运动的脚踢件可设置多排,实现不同高度踢腿动作,既可以满足不高身高的训练者使用,也可以相当于遇到不同身高的对手而提出的不同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实现快、中、慢三个或者更多速度的选择,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员。此外,在支架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脚踢件以及下压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适用于跆拳道、拳击和散打等综合训练,实用性高。2、通过凹槽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并依靠重力自动前进进行回位,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3、整个训练用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陪练员,动作标准且多样化,训练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无防护罩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第二拳手出拳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部分横梁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部分装置的侧视图;其中:1.传送机构,2.第一拳手,3.第二拳手,4.脚踢件,5.第一旋转凸轮,6.第三拳杆,7.弹簧,8.框架,9.支架,10.凹槽,11.第二旋转凸轮,12.弹性带,13.下压件,14.下压件的拳杆,15.第四旋转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第二拳手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三动力源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与第三动力源之间可拆卸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三动力源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支架,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凹槽,框架的顶部悬挂设于该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第二拳手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三动力源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与第三动力源之间可拆卸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三动力源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支架,架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凹槽,框架的顶部悬挂设于该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3.综合对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动作以实现跆拳道正拳或拳击直拳动作;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跆拳道平拳或散打摆拳动作,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第二拳手设有多个且高度位置不同;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动力源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屹赵西强马学强杨玉凤仲伟波张红兵朱冬勇刘瑞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