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志恒专利>正文

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90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控反馈式热电极用于低、中频电疗仪,是实现热疗和电刺激同步治疗的一个关键部件。目前低中频电疗用电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遍采用的只能传导电流,不能产生温热效应;另一种是国外某种特定仪器上专用的热电极,虽说具有传导电流和温热效应两种功能,但不能有效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更不具备自控反馈调节温度的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特征有三:一是在结构上比较完善,有电极板、加热器等部件构成,既能达到恒温、恒热治疗效果,又不会引起组织烫伤;二是在外形上有园形、方形、长形、蝶形等适用于人体各部位治疗;三是在种类上有普通型、含水型、经穴型三大类,每类又分单极、双联、三联、四联、六联、八联及脊柱用热电极,既能防止水份蒸发,又能按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进行热电同步治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低、中频电疗仪的自控反馈式热电极。这种热电极是实现温热和电刺激同步治疗的一个关键部件。低、中频电疗仪用电极的现有技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由金属板(或导电橡胶板)加上吸水衬垫构成的电极,其缺点是只能传导电流,不能产生温热效应。因而患者在寒冷季节治疗时,常有一种又湿又凉的不适感觉,并引起某些负效应,这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应用的普遍情况;另一种是国外某种特定仪器上采用的热电极,如日本专利JP-A-109068/83,及美国专利US-A-4265253。虽说这种电极具有传导电流和产生温热效应两种功能,但因其在结构上的缺陷,它不能有效地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更不具备自控反馈调节能力。所以,当应用高于组织耐受的温度时,容易引起烫伤;而应用低于组织耐受的温度时,则不能达到恒温、恒热的治疗目的。在现代热疗学中,根据人体感觉和耐受能力,一般将热疗剂量划分为四级即无热、微热、温热、热量。这里讲的“温热”,是指温度在36至38℃之间,它只能克服低、中频电疗吸水衬垫引起那种又湿又凉的不适感觉,而热疗效果则甚微;热剂量是指温度达39℃以上,热疗最佳温度状态43至45℃时之间。恒温、恒热是指特定范围内恒定不变的温度。有人曾用560只动物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当温度41至43℃时,血管充血反应缓慢;温度达43至45℃时,充血反应明显加快;温度达45℃时,不仅充血反应没有进一步加快,而且还发生破坏性改变。据此得出结论欲取得良好的热疗效果,对机体组织的加热温度应保持在43至45℃之间。小于43℃不易达到良好的热疗效果,大于45℃则可能造成组织破坏引起的烫伤。(参见附图说明图1)。由上可知,温度与热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温度,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有效地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是防止组织破坏引起烫伤的重要条件。温热在热疗上有重要价值,它用于解除痉挛、消炎、镇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热疗施治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应用方式和应用剂量,这正是当今热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专利技术自控反馈式热电极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在结构方面除了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电极板、加热器……等部件构成之外,本专利技术装有温度传感器,能有效地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既能达到恒温、恒热的治疗效果,又不会引起组织烫伤。(参见图2、图3)第二,在外形方面现有技术比较单一,本专利技术有园形、方形、长方形、碟形等多种形状不同的热电极,适于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治疗。(参见图4、图5、图6)第三,在种类方面现有技术只有一种。本专利技术有普通型、含水型、经穴型三大类。每种又分为单极、双联、三联、四联、六联、八联及脊柱用多联热电极,既适于进行一般低、中频电疗法,又适合进行静态、动态和立体干扰电疗法使用。普通型热电极构造和工艺比较简单,适于普及;含水型热电极则较为实用,可防止水分蒸发,保持电极良好导电性;经穴型热电极则可按中医辩证论治,进行经穴温热和电刺激同步治疗。(参见图4、图5)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低、中频电疗仪用的自控反馈式热电极,既能进行温热与电刺激同步治疗,又能精确地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达到恒温、恒热和电刺激多因子综合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任务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在电极板(金属或导电橡胶)上,装置一个加热器,用绝缘橡胶压合。电极板连线与治疗仪输出端连接。这个加热器连线,与治疗仪热输出部分构成回路。为有效地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或温热治疗剂量,还在电极上装置温度传感器,连接治疗仪,以进行有效地温度自控反馈调节。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现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明。图1组织温度升高与充血反应的关系。图2是本专利技术普通型热电极构造图。自控反馈式热电极构造①加热器引线;②温度传感式引线;③电极板引线;④电极板;⑤温度传感器槽;⑥温度传感器;⑦加热器;⑧绝缘底托板;⑨微型插座。图3是本专利技术含水型热电极构造图。含水型热电极在构造上与普通型热电极相似,只是多一个含水外套和吸水海绵。①电极板;②吸水海绵;③导线;④导线根部;⑤加热器;⑥温度传感器;⑦绝缘含水外套。图4是本专利技术含水型热电极外观图。①单极长方形热电极;②单极园形热电极;③双联碟形热电极。图5是本专利技术普通型热电极外观图。①四联脊柱形热电极;②四联方形热电极;③三联星状热电极;④双联长方形热电极。图6是本专利技术经穴型热电极外观图。①督脉经热电极;②八联八穴热电极;③六联六穴热电极;④四联四穴热电极;⑤三联三穴热电极;⑥双联双穴热电极;⑦单穴热电极。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低、中频电疗仪的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热电极包括电极板、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绝缘底托板(或含水外套),该热电极与低、中频电疗仪连接,能实现精确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治疗温度,达到恒温、恒热和电刺激多因子同步综合治疗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在构造上,其特征有二。一是板状热电极,包括电极板、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槽、绝缘底托板等。二是含水型热电极,除了具有板状热电极特征之外,还有一个防止水分蒸发、保持良好导电性的含水外套和吸水海绵。3.根据权利要求1,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在外形上,其特征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星状、碟形等不同形状的热电极,适于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治疗。4.根据权利要求1,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在种类上,其特征有单极、双联、三联(星状)四联(脊柱型)六联、八联热电极,既适合进行一般低、中频电疗用,又适合进行静态、动态、立体干扰电疗法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自控反馈式热电极还有可按中医辩证施治理论,进行经穴温热和电刺激同步治疗,有单穴、双联双穴、三联三穴、六联六穴、八联八穴和督脉经治疗用热电极。全文摘要自控反馈式热电极用于低、中频电疗仪,是实现热疗和电刺激同步治疗的一个关键部件。目前低中频电疗用电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遍采用的只能传导电流,不能产生温热效应;另一种是国外某种特定仪器上专用的热电极,虽说具有传导电流和温热效应两种功能,但不能有效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温度,更不具备自控反馈调节温度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有三:一是在结构上比较完善,有电极板、加热器等部件构成,既能达到恒温、恒热治疗效果,又不会引起组织烫伤;二是在外形上有园形、方形、长形、蝶形等适用于人体各部位治疗;三是在种类上有普通型、含水型、经穴型三大类,每类又分单极、双联、三联、四联、六联、八联及脊柱用热电极,既能防止水份蒸发,又能按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进行热电同步治疗。文档编号A61N1/04GK1368392SQ0110247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7日专利技术者乔志恒 申请人:乔志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低、中频电疗仪的自控反馈式热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热电极包括电极板、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绝缘底托板(或含水外套),该热电极与低、中频电疗仪连接,能实现精确监控施加在患者身上治疗温度,达到恒温、恒热和电刺激多因子同步综合治疗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乔志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