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切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58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4 17:02
通过移动终端或基站转交的蜂窝电话切换处理根据服务质量控制指示符(QCI)(23)来控制,以使根据涉及用于处理当前使用的会话或多个会话的每一个基站的能力的参数(11、12、21、22)来选择(60、61)对其进行切换的基站(如有的话)。如果用户启动不被当前使用的基站所支持的应用(93、94),则也可以启动切换。如果所述会话正在运行具有低等待时间阈值的应用(例如,会话式话音呼叫),并且切换仅可以通过利用“具有重定向的释放”处理中断所述会话来实现,则所述切换不继续进行(9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对需要移动通信装置(用户终端)停止通过一个基站与核心网络通信并且通过另一基站开始通信时发生的切换处理的改进。针对需要这种切换的最常见原因是因为用户终端或者基站检测到它们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上的信号质量劣化。这可以是因为移动装置移出该基站的范围,但无线环境中的其它变化(如拥塞或干扰程度的变化)也可以使得切换恰当。切换还可以在“漫游”在不同于他的“归属网络(homenetwork)”(他预订的归属网络)的网络上的用户移动到他的归属网络的基站范围中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该用户终端与归属网络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预定阈值,就希望切换到该归属网络,而不管另一网络上的信号质量如何,因为这将允许该用户使用他的“归属”网络专有的任何设施,并且避免支付通常经由不同于该用户的归属网络的网络的连接所需的较高费用。除非上下文另外要求,术语“基站”在本说明书中应当被解释成表示终端可以无线地与其通信以便允许终端利用到核心通信网络的回程连接来通信的任何设备或装置。例如,基站包括“WiFi”(IEEE 802.11标准)接入网络的接入点(无线路由器)以及蜂窝电话中使用的基站。发起切换的决定和对要切换到的新链路的选择通常基于信号强度,由此,根据基站信令可用性(具有接受连接并且被授权与移动单元进行连接的容量),与生成最强信号的基站建立连接。切换可以在两个蜂窝基站之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基站根据同一协议工作时,通常是相对直接的。在许多情况下,两个基站通过可以协调该过程的同一基站控制器来控制。在具有永久性基站的蜂窝系统中,常规上保持每一个基站的“邻居列表”,该列表可被用于向移动单元通知最可能切换到的基站。然而,随着手机越来越能够以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来工作,例如,蜂窝(UMTS(3G)及其分组数据协议GPRS)和WiFi(IEEE 802.11),在以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工作的两个基站之间可能需要切换成为可能。一种特定情况发生在以WiFi协议工作的、已经与室内的短距离基站工作的用户装置在离开房屋并因此离开该
基站的范围之后要继续会话的时候。即使在蜂窝网络内,由于正在进行中的移动网络从2G(第二代)向3G至4G的升级(可导致具有不同能力的邻居基站),可以导致困难出现。例如,某些基站可能不能支持电路切换和分组切换业务两者。在现有系统中,与当前服务基站的联系的丢失或劣化导致移动单元尝试寻求来自该移动单元具有接入权利的另一基站的较强信号,并且尝试安排从当前服务基站至该基站的切换。然而,如果仅依靠信号强度,可能出现服务质量的损失,这是由于其它特性的劣化。例如,对于话音呼叫(例如,利用VoIP-因特网语音传输协议)或VoLTE(长期演进语音传输协议)来说,低的等待时间和抖动是重要的特性,而对于游戏或视频流应用来说,高的比特率是优先级。例如根据专利说明书US2003/069018(Matta)、US2007/026861(Kuhn)以及WO2011/033173(Valtion),已知提供相邻基站在“服务质量”参数方面的排名,以允许用户选择用于切换的合适候选。这需要用户熟悉当时运行在手机上的应用(包括任何后台应用)所需的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切换处理监测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初始承载链路被监测;识别潜在切换的需求;从多个候选基站中选择用于形成到所述用户终端的优选承载链路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通过如下方式做出:通过确定当前正在由所述初始承载链路处理的会话业务的性质,并且选择要被切换到的、适于处理所述会话业务的基站。标准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任一个或组合:承载类型、服务质量类别标识符(QCI)以及使用中的实际应用。还可以使用其它标准。如常规一样,由于信号强度劣化,或者初始承载链路上的干扰或拥塞方面的增加的缘故,可以识别对切换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因此修改了所述系统在选择切换基站方面的缺省行为。例如,如果所在位置没有来自蜂窝运营商的可用的合适无线电接入技术,则通过wifi连接运行语音会话的客户可能不切换到该蜂窝运营商的网络上。当wifi连接信号丢失时,停止呼叫可能是优选的,或者选择另选的小区/接入网络。本专利技术通过避免针对目标小区的不必要信令来提高信令效率,并且通过针对特定应用和订户选择要切换到的最佳小区来优化客户体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评估记录在中央数据库中的单个候选基站的能力,并且
根据基于当前通过承载链路承载的应用或多个应用的选择标准来选择所述候选基站中的一个,在蜂窝网络的基站管理系统中操作所述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由识别单个基站的能力的用户终端来控制,例如,通过询问或通过数据的测试交换,并且根据基于当前由用户终端操作的应用或多个应用的选择标准来选择候选基站中的一个。参照附图,将以示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1描绘了被配置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工作的无线基站的相关功能部件;图2是提供该处理的概述的流程图;图3是描绘在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期间执行的主要功能的流程图;图4更详细地描绘了在通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的情况下的决定处理和控制该处理的输入;图5列出了来自3GPP Standard 23.203Section 6.1.7的标准化的QCI特性,这些特性在该实施方式中被用于限定在实现本专利技术方面使用的切换标准;图6描绘了该决定处理的第一说明示例;图7描绘了该决定处理的、利用不同加权的第二说明示例;图8描绘了目标小区选择处理中的最后阶段;图9描绘了图4的变型例,其中,切换请求由基站控制,但由用户终端发起。图1描绘了无线基站2,无线基站2可以是蜂窝基站或用于WLAN(无线局域网)的基站,其具有用于将与手机1的无线通信会话(例如,语音呼叫,或数据会话,或视频流)切换至另一无线基站的能力。无线基站2包括用于与一个或更多个用户终端1通信的无线接口3以及用于经由回程链路6连接至网络的网络接口5。为了通过无线接口3和网络接口5承载的信号之间的转换,提供信号处理部4(例如,调制解调器)。切换管理系统7与无线接口3和网络(经由接口5)交互作用,以为用户终端1安排从基站2断开并且根据情况重新连接至另一基站(或者从另一基站断开并重新连接至基站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站2维护与其它基站有关的数据的数据库14,这些基站被选择成为最可能在切换中涉及的基站,例如基于地理位置,或者基于关于以前切换的历史数据。数据存储器由数据交换处理器9维护,数据交换处理器9还可以通过回程6
传递与当前基站2有关的数据以维护其它基站的邻居列表。切换管理系统7与系统23交互作用,以识别用户终端1与基站2之间的链路上的被使用的或者被设置要使用的应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针对不同应用的QCI值(QoS类别指示符)特性监测会话业务(13)来执行该功能。加权处理器61使用邻居数据14和应用数据23,以生成每一个候选基站的加权值,所述加权值被选择处理器10用于控制切换管理系统7。图2提供了该处理的操作的概述图。该处理可以由基站(如图1所示)或者由手机来控制。在正常使用中,(90)手机1被连接至初始基站2。可以出现特定触发条件,例如,小区超载91、由用户终端的干扰或移动而造成的信号质量下降92、或者用户终端启动要求较高带宽的新应用93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2/CN105900486.html" title="移动切换原文来自X技术">移动切换</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监测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初始承载链路;识别潜在切换的需求;从多个候选基站中选择用于形成到所述用户终端的优选承载链路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通过确定当前由所述初始承载链路处理的会话业务的性质,并选择适于处理切换所要建立到的所述会话业务的基站来做出所述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3 EP 13250127.11.一种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监测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初始承载链路;识别潜在切换的需求;从多个候选基站中选择用于形成到所述用户终端的优选承载链路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通过确定当前由所述初始承载链路处理的会话业务的性质,并选择适于处理切换所要建立到的所述会话业务的基站来做出所述选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针对预定类别的会话业务,所选择的基站是第一基站,使得不发生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如果应用具有低于预定值的等待时间阈值,并且将利用具有重定向的释放来执行到另一基站的切换,则保持到所述第一基站的承载链路。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标准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任一个或者组合:承载类型、服务质量类别标识符(QCI)以及使用中的实际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切换处理,其中,各个基站的能力都根据由承载链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奎瓦斯·拉米雷斯D·P·汤恩德R·E·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