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811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4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具有矩形框,矩形框内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还包括同时与两根滑杆滑动配合的底座,底座的上平面上安装有下模,下模的上方设有压力机,压力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下模对应的上模;上模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刀口朝下的开叉刀片;下模上设有从左至右贯穿下模的过线孔,过线孔与若干个开叉刀片对应设置,下模的上平面上设有与开叉刀片一一对应的刀片孔;矩形框的左边框的底面和右边框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一螺母,底座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母,还包括一根同时与两颗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的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线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排线开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电子产品的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产品的空间设计,其中连接的电子线的设计、布置更是有更多的改进。其中电子线的改进有从原来的单根分散零乱的电子线变成现在的多根整齐合并在一起的排线。鉴于排线的末端在焊接时的要求,需对排线的末端进行线与线之间一定尺寸的分开——即开叉;现有技术中排线开叉为操作人员用剪刀进行开叉,存在以下问题:浪费生产时间、生产效率不高、不良品较多且操作人员用剪刀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线开叉装置,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具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的左边框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的右边框上;还包括同时与两根所述滑杆滑动配合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平面上安装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方设有压力机,所述压力机通过竖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机的输出端朝下,所述压力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模对应的上模;所述上模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刀口朝下的开叉刀片,所述开叉刀片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模上设有从左至右贯穿所述下模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断面呈矩形,所述过线孔用于让排线通过并对排线进行限位,所述过线孔与若干个开叉刀片对应设置,所述下模的上平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叉刀片一一对应的刀片孔,所述刀片孔均与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分别位于所述下模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导向块上均设有与所述过线孔对应的导向孔;所述矩形框的左边框的底面和右边框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一螺母,所述底座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同轴设置,还包括一根同时与两颗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把手。进一步,所述开叉刀片的下边沿为从左至右向上倾斜的斜刀口,所述开叉刀片左边沿的下部设有竖刀口;所述过线孔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开叉刀片的刀片槽。进一步,所述矩形框的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均设有吊环。本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下模和导向块的结构示意意图;图3为上模和下模的剖视图。图中:1—支架;2—矩形框;3—滑杆;4—螺杆;5—把手;6—压力机;7—底座;8—上模;9—下模;10—导向块;11—吊环;12—第一螺母;13—过线孔;14—导向孔;15—开叉刀片;16—刀片孔;17—斜刀口;18—竖刀口;19—刀片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顶部具有矩形框2,矩形框2内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3,滑杆3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框2的左边框上,滑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矩形框2的右边框上;还包括同时与两根滑杆3滑动配合的底座7,底座7的上平面上安装有下模9,下模9的上方设有压力机6,压力机6通过竖杆与底座7固定连接,压力机6的输出端朝下,压力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下模9对应的上模8;如图2所示,上模8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刀口朝下的开叉刀片15,开叉刀片15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下模9上设有从左至右贯穿下模9的过线孔13,过线孔13的断面呈矩形,过线孔13用于让排线通过并对排线进行限位,过线孔13与若干个开叉刀片15对应设置,下模9的上平面上设有与开叉刀片15一一对应的刀片孔16,刀片孔16均与过线孔13连通;底座7上固定有两个导向块10,两个导向块10分别位于下模9的左侧和右侧,导向块10上均设有与过线孔13对应的导向孔14;矩形框2的左边框的底面和右边框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一螺母12,底座7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母,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同轴设置,还包括一根同时与两颗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配合的螺杆4,螺杆4的一端设有把手5。通过把手5来旋转螺杆4,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节底座7的位置,也就是调节本技术的工作部位,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为了加强开叉效果,提升加工质量,如图3所示,开叉刀片15的下边沿为从左至右向上倾斜的斜刀口17,开叉刀片15左边沿的下部设有竖刀口18;过线孔13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开叉刀片15的刀片槽19。采用这种结构只需要开叉刀片15下部的尖端能够伸入到刀片槽19内即可达到加工需求,开叉刀片15的竖刀口18和斜刀口17不会与刀片槽19接触,避免了磨损。为了方便移动本排线开叉装置,矩形框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均设有吊环1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一条排线穿过依次穿过靠左的导向孔14、过线孔13和靠右的导向孔14,在本排线开叉装置右侧有牵引排线的装置,使得排线向右匀速运动,压力机6的输出端做上下往复运动,通过分叉刀片15对排线进行分叉,此时排线上间隔出现分叉部,将排线在分叉部剪短即可的到开叉好的小段排线,得到的小段排线的两端均进行了开叉。压力机6的输出端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时间间隔和快慢是根据工程需求而定,具体是根据排线的运动速度、所需要的小段排线的长度结构、开叉部的长度来确定的。采用本排线开叉装置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并且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具有矩形框(2),所述矩形框(2)内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3),所述滑杆(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2)的左边框上,所述滑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2)的右边框上;还包括同时与两根所述滑杆(3)滑动配合的底座(7),所述底座(7)的上平面上安装有下模(9),所述下模(9)的上方设有压力机(6),所述压力机(6)通过竖杆与所述底座(7)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机(6)的输出端朝下,所述压力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模(9)对应的上模(8);所述上模(8)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刀口朝下的开叉刀片(15),所述开叉刀片(15)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模(9)上设有从左至右贯穿所述下模(9)的过线孔(13),所述过线孔(13)的断面呈矩形,所述过线孔(13)用于让排线通过并对排线进行限位,所述过线孔(13)与若干个开叉刀片(15)对应设置,所述下模(9)的上平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叉刀片(15)一一对应的刀片孔(16),所述刀片孔(16)均与所述过线孔(13)连通;所述底座(7)上固定有两个导向块(10),两个导向块(10)分别位于所述下模(9)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导向块(10)上均设有与所述过线孔(13)对应的导向孔(14);所述矩形框(2)的左边框的底面和右边框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一螺母(12),所述底座(7)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12)和所述第二螺母同轴设置,还包括一根同时与两颗所述第一螺母(12)和所述第二螺母配合的螺杆(4),所述螺杆(4)的一端设有把手(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线开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具有矩形框(2),所述矩形框(2)内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3),所述滑杆(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2)的左边框上,所述滑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矩形框(2)的右边框上;还包括同时与两根所述滑杆(3)滑动配合的底座(7),所述底座(7)的上平面上安装有下模(9),所述下模(9)的上方设有压力机(6),所述压力机(6)通过竖杆与所述底座(7)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机(6)的输出端朝下,所述压力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模(9)对应的上模(8);所述上模(8)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刀口朝下的开叉刀片(15),所述开叉刀片(15)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模(9)上设有从左至右贯穿所述下模(9)的过线孔(13),所述过线孔(13)的断面呈矩形,所述过线孔(13)用于让排线通过并对排线进行限位,所述过线孔(13)与若干个开叉刀片(15)对应设置,所述下模(9)的上平面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吉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