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10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电机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导磁通道组,导磁通道组设置于转子本体上,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第一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α;第二导磁通道组,与第一导磁通道组相邻设置,第二导磁通道组包括与第一导磁通道相邻的第二导磁通道,第二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β;其中,α≠β。将相邻磁极的极弧结构设置成不同极弧角度,有效的避免了转子本体的D轴方向的导磁通道完全是沿着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即通过改善D轴及其负半轴所形成的导磁通道的张口角度(α,β),降低了转子本体的磁通脉动,即有效的降低了铁损,有效的提升了电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介绍
同步磁阻电机依靠Ld(D轴电感)和Lq(Q轴电感)的差值,遵循磁阻最小原理仅依靠磁阻转矩进行输出并运转。现有的技术中有对各个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进行过优化,虽然能够达到降低转矩脉动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的各个磁极部分均为相同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D轴方向的导磁通道是完全沿着转子径向的,D轴及其负半轴的角度固定为π/p(p为电机极对数),如图2所示,此时沿着D轴和其负半轴形成的导磁通道同定子齿部或槽口部是同时对齐的。在该条导磁通道上,根据磁路原理,齿部同时对齐时,磁阻最小,磁密最大。槽口同时对齐时,磁阻最大,磁密最小。根据铁损公式:Pfe=kfe*f1.3*Bm2*V铁损与最大磁密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由于各个磁极设置为相同结构而导致沿D轴及其负半轴所形成的导磁通道张口角度固定,并使得沿着D轴和其负半轴形成的导磁通道必须同时同转子齿部或槽口对齐而引起铁损增大是无法得到改善的。此外,当导磁通道同定子齿部和槽口同时对齐时,所产生的磁拉力由于磁密的大范围变化,而呈现高转矩脉动特性。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机性能或其他方面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叠片方式(轴向叠片和径向叠片),但其都默认或直接表明了每个极的结构是相同。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磁阻槽的顶点位于同一圆周上,说明其连接各个导磁通道的桥段沿圆周径向的最小宽度是相同的。由于各个桥段所承受的离心力以及电磁拉力是不同的,设计为相同的宽度,为保证转子结构强度,靠近D轴的桥段满足机械强度后,显然靠近Q轴的桥段机械强度裕量过高,由此导致的D轴和Q轴电感差值减小是没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损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导磁通道组,导磁通道组设置于转子本体上,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第一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α;第二导磁通道组,与第一导
磁通道组相邻设置,第二导磁通道组包括与第一导磁通道相邻的第二导磁通道,第二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β;其中,α≠β。进一步地,第一导磁通道为K个,K个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α1,α2,α3,…,αk,k∈N+,其中,Ns为与电机转子相配合的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进一步地,第二导磁通道为K个,K个第二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β1,β2,β3,…,βk,k∈N+,其中,αk+θ=βk-θ;α1+β1=2π/p;Ns为与电机转子相配合的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θ为极弧偏移角度;P为导磁通道组的组数,p∈N+;α1为与第二导磁通道相邻的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αk为与第二导磁通道相邻的导磁通道组的第K个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进一步地,第二导磁通道为K个,K个第二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β1,β2,β3,…,βk,k∈N+,其中,αk-θ=βk+θ;α1+β1=2π/p;Ns为与电机转子相配合的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θ为极弧偏移角度;P为导磁通道组的组数,p∈N+;α1为与第二导磁通道相邻的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αk为与第二导磁通道相邻的导磁通道组的第K个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进一步地,δ为极弧调整角度;P为导磁通道组的组数,p∈[1,10],p∈N+。进一步地,Ns为电机定子的齿数;θ为极弧偏移角度。进一步地,第一导磁通道组与第二导磁通道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磁通道,第三导磁通道朝向转子本体上设置的轴孔延伸,第三导磁通道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与第一直段相连接,第一直段的中心线与第二直段的中心线具有夹角。进一步地,电机转子上还设置有磁通屏障组,磁通屏障组包括:第一磁通屏障组,第一磁通屏障组包括第一磁通屏障层,第一磁通屏障层与第一导磁通道交替地设置于转子本体上;第二磁通屏障组,第二磁通屏障组包括第二磁通屏障层,第二磁通屏障层与第二导磁通道交替地设置于转子本体上。进一步地,第一磁通屏障层或第二磁通屏障层为镂空地设置于转子本体上的通孔,相邻通孔之间的转子本体形成第一导磁通道或第二导磁通道。进一步地,第一磁通屏障层或第二磁通屏障层的横截面呈弓形,第一磁通屏障层或第二磁通屏障层的弧形部凸出地朝向转子本体上设置的轴孔设置,第一磁通屏障层或第二磁通屏障层的端部背离轴孔并朝向转子本体的外周延伸。进一步地,沿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的第一磁通屏障层或第二磁通屏障层的端部与转子本体的外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一磁通屏障组与第二磁通屏障组的中心线位于轴孔的轴心的一侧。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电机定子,电机定子具有齿部,齿部为多个,相邻齿部之间形成定子槽,电机转子的导磁通道组的一端与齿部相对设置,导磁通道组的另一端与定子槽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由硅钢片或非晶材料沿电机的轴向层叠制成。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转子本体上设置有导磁通道组,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和第二导磁通道组。第一导磁通道组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第一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α。第二导磁通道组与第一导磁通道组相邻设置,第二导磁通道组包括与第一导磁通道相邻的第二导磁通道,第二导磁通道的极弧角度为β,其中,α≠β。将相邻磁极的极弧结构设置成不同极弧角度,有效的避免了转子本体的D轴方向的导磁通道完全是沿着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即通过改善D轴及其负半轴所形成的导磁通道的张口角度(α,β),降低了转子本体的磁通脉动,即有效的降低了铁损,有效的提升了电机的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定子与转子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机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的铁损效果比较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转子本体;11、轴孔;20、导磁通道组;21、第一导磁通道组;22、第二导磁通道组;211、第一导磁通道;212、第二导磁通道;213、第三导磁通道;2131、第一直段;2132、第二直段;30、磁通屏障组;31、第一磁通屏障组;311、第一磁通屏障层;32、第二磁通屏障组;321、第二磁通屏障层;40、电机定子;41、齿部;42、定子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包括转子本体10和导磁通道组20。导磁通道组20设置于转子本体10上。导磁通道组20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21和第二导磁通道组22。第一导磁通道组21包括第一导磁通道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10);导磁通道组(20),所述导磁通道组(20)设置于所述转子本体(10)上,所述导磁通道组(20)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21),所述第一导磁通道组(21)包括第一导磁通道(211),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为α;第二导磁通道组(22),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组(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导磁通道组(22)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相邻的第二导磁通道(212),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的极弧角度为β;其中,α≠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10);导磁通道组(20),所述导磁通道组(20)设置于所述转子本体(10)上,所述导磁通道组(20)包括:第一导磁通道组(21),所述第一导磁通道组(21)包括第一导磁通道(211),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为α;第二导磁通道组(22),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组(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导磁通道组(22)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相邻的第二导磁通道(212),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的极弧角度为β;其中,α≠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为K个,K个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α1,α2,α3,…,αk,k∈N+,其中,Ns为与所述电机转子相配合的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为K个,K个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β1,β2,β3,…,βk,k∈N+,其中,αk+θ=βk-θ;α1+β1=2π/p;Ns为与所述电机转子相配合的所述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θ为极弧偏移角度;P为所述导磁通道组(20)的组数,p∈N+;α1为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αk为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相邻的所述导磁通道组(20)的第K个所述第一 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为K个,K个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的极弧角度分别为β1,β2,β3,…,βk,k∈N+,其中,αk-θ=βk+θ;α1+β1=2π/p;Ns为与所述电机转子相配合的所述电机定子的齿数;δ为极弧调整角度;θ为极弧偏移角度;P为所述导磁通道组(20)的组数,p∈N+;α1为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αk为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212)相邻的所述导磁通道组(20)的第K个所述第一导磁通道(211)的极弧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δ为极弧调整角度;P为所述导磁通道组(20)的组数,p∈[1,10],p∈N+。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Ns为所述电机定子的齿数;θ为极弧偏移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通道组(21)与所述第二导磁通道组(22)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磁通道(213),所述第三导磁通道(213)朝向所述转子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童胡余生陈彬卢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