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873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配方由重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方简单,首次发现该配方的中药组合物除了常规的温通经脉功效外还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相当于中医的“湿疮”、“浸淫疮”、“黄水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程漫长而且难以治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是激素类软膏,可以消炎止痒,但是长期应用会有依赖性及副作用,而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亦有很多,但起效较慢,疗程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经研究表明适用于慢性湿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方由重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优选的,配方由重量比为0.9‐1.1∶0.9‐1.1∶0.9‐1.1∶0.9‐1.1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最优选的,配方由重量比为1∶1∶1∶1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湿疹的药物上的应用。所述的湿疹为慢性湿疹。所述的药物的剂型为外用剂型。所述的药物的剂型为汤剂、洗剂、膏剂或喷剂。所述的药物包括有效成分和辅料,有效成分为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水提物。本专利技术组方简单,首次发现该配方的中药组合物除了常规的温通经脉功效外还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耳厚度检测数据图,其中:*与空白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
异;##与模型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图2是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对比数据图,其中:*与空白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图3是组织病理学检测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由重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优选的,重量比为0.9‐1.1∶0.9‐1.1∶0.9‐1.1∶0.9‐1.1。最优选的,重量比为1∶1∶1∶1,该配方是目前已知的用于治疗临床上四肢不温,血脉循环障碍等疾病的四逆散,来源于经典《伤寒论》,透邪解郁,疏肝健脾,通常用于阳郁厥逆证引起的手足不温,腹痛,泄利下重或肝脾气郁证的胁肋胀闷,胃脘不适。本专利技术发现该配方的中药组合物对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由于其本身是使用多年的经典药方,因此可知其毒副作用极少。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治疗湿疹的药物。优选的,湿疹为慢性湿疹。药物的剂型为外用剂型,例如汤剂、洗剂、膏剂或喷剂等,包括有效成分和辅料,有效成分为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水提物,水提工艺按常规工艺,例如加入10‐15倍的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煎煮浓缩至0.3‐0.5克原药材/ml即可。以下以具体的例子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实施例1 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甘草15克,纳诸药,以水8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实施例2 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2克,甘草12克,纳诸药,以水7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实施例3 柴胡18克,白芍18克,枳实18克,甘草18克,纳诸药,以水8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实施例4 柴胡15克,白芍16克,枳实18克,甘草15克,纳诸药,以水8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实施例5 柴胡14克,白芍16克,枳实16克,甘草18克,纳诸药,以水8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实施例6 柴胡15克,白芍14克,枳实15克,甘草14克,纳诸药,以水8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煎煮至150ml汤剂。试验例1模型构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皮炎平)、试验组(四逆散)。小鼠颈背部脱毛2cm X 2cm范围,除空白组外,实验第一天于该脱毛部位涂以7%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100μl致敏,5天后于小鼠右耳内外侧耳面均匀涂以0.5%DNCB溶液5μl进行激发,每三天1次,连续5次。空白组小鼠颈背部及右耳均涂以丙酮橄榄油溶液(4:1)对照,以相同的方式用100μl和5μl进行涂抹。药物处理: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致敏当天开始用药。每天2次,每次花生米大小的皮炎平或实施例1所得的汤剂7ml,涂抹患处皮肤,连续给药直至末次激发结束,空白组,模型组组用等量蒸馏水对照。观察指标:1、耳厚度检测于致敏前、致敏后、每次激发后24h后分别测小鼠右耳厚度。记录如表1及图1所示。表1.2、耳变应反应评分每次激发后24h及末次激发后3天从红斑、水肿、抓痕三个方面进行小鼠右耳变应反应评分,最高分值8分,取平均值,评分标准见表2,试验结果见表3。表2.小鼠耳变应反应评分标准表3.小鼠耳变应反应评分变化*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空白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3、脾脏指数摘取小鼠的脾脏,用滤纸吸干残血后,称重(mg),分别除以小鼠体重(g),再乘以10,得到脾脏指数(见表4)。表4.小鼠脾脏指数本实验结果表明,在DNCB诱导的小鼠湿疹模型中,其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说明免疫器官脾脏参与了慢性湿疹的病理过程。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抑制慢性湿疹小鼠脾脏指数的增加(P<0.01),而阳性对照组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P<0.01)。4、脾脏CD4+/CD8+细胞比值检测,结果见表5。表5.小鼠脾脏CD4+/CD8+细胞比值*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空白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5、细胞因子检测小鼠经眼球摘除取血l ml,3000r/min,离心15分钟,取出血清置于微量离心管内,-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清IL-1β、IL-4、IL-6、TNF-a等细胞炎症因子,如图2所示。6、组织病理学检测小鼠颈背部皮肤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固定,制成5μm厚薄层切片,以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进行染色,实验光学显微镜观察过敏反应过程中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角化程度、真表皮水肿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等情况。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表皮角化过度,增厚,真皮水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消失,说明该造模方法正确有效。试验组四逆散能明显减少表皮角化,改善皮肤炎性浸润及减轻真皮水肿,毛囊皮脂腺未受炎性浸润影响,与阳性对照皮炎平组相比,疗效一致,如图3所示。结论: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抗变态反应、消肿、止痒等疗效,对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的昆明小鼠的背部皮肤的炎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4,IL‐9,IL‐10等水平,从而抑制Th2的功能,说明本专利技术发现本方除了常规的温通经脉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方由重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方由重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方由重量比为0.9‐1.1∶0.9‐1.1∶0.9‐1.1∶0.9‐1.1的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方由重量比为1∶1∶1∶1的柴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迎春范慧婕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