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炼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床尾式智能型下肢功能锻炼仪,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后,受年龄、疾病种类(如头颅疾病、下肢疾病不能负重)、病情严重、需要呼吸装置支持生命、携带引流管过多、留置尿管等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而不能下床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瘀滞,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有的甚至血栓脱落发生严重肺栓塞与脑栓塞可危及生命。术后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血栓不容小觑,现临床常用的预防下肢血栓的方法为:使用抗凝药物、家属按摩促进下肢血运、患者主动的踝泵运动、压力袜、气压泵。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临床上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运动,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多采用术后静养在床的方式,恢复“元气”,使术后离床运动时间推后,殊不知可以尽早下床运动,以促进机体的快速康复。但上述方法存在的缺陷有:⑴抗凝药物需严格控制凝血酶原时间,每次抽血增加患者感染与疼痛的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⑵家属按摩促进下肢血运,因患者家属多为非医务人员,不懂得如何掌握正确的按摩力度与手法,往往辛苦的付出也起不到效果,并且限制了患者家属的自由,久而久之病人和家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尾式智能型下肢功能锻炼仪,包括支架、弹力机构和踩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底板、竖直挡板和中间隔板构成,所述竖直挡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一侧的边缘上,所述中间隔板相邻的两边分别于底板和竖直挡板垂直固定;所述中间隔板为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隔板中部向竖直挡板方向开设有贯通的踏杆行走槽,所述踩踏机构包括左右两根驱动轴和与每根驱动轴对应连接的脚踏杆,所述每根驱动轴的中部均垂直安装一根所述脚踏杆,所述两根驱动轴竖直设在所述中间隔板的中空空腔内,所述脚踏杆由所述中间隔板上的踏杆行走槽穿出,两根驱动轴上的所述脚踏杆沿所述中间隔板两边对称设置;所述弹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的中空空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床尾式智能型下肢功能锻炼仪,包括支架、弹力机构和踩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底板、竖直挡板和中间隔板构成,所述竖直挡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一侧的边缘上,所述中间隔板相邻的两边分别于底板和竖直挡板垂直固定;所述中间隔板为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隔板中部向竖直挡板方向开设有贯通的踏杆行走槽,所述踩踏机构包括左右两根驱动轴和与每根驱动轴对应连接的脚踏杆,所述每根驱动轴的中部均垂直安装一根所述脚踏杆,所述两根驱动轴竖直设在所述中间隔板的中空空腔内,所述脚踏杆由所述中间隔板上的踏杆行走槽穿出,两根驱动轴上的所述脚踏杆沿所述中间隔板两边对称设置;所述弹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的中空空腔内,所述弹力机构与所述左右两根驱动轴独立的连接,使左右两根驱动轴连接的所述脚踏杆在所述踏杆行走槽内经脚步踩踏做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萍,李雪阳,陈明霞,方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