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644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这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包括:侧模本体,所述侧模本体包括第一矩形侧模板和第二矩形侧模板,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一长边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一长边相互铰接;第一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以及第二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以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可周转及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模板,尤其涉及一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板、墙、梁等结构中设置,且在一定时间后再浇筑混凝土的临时施工缝。其用于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变化、自身收缩不均、沉降不均等因素影响产生的有害裂缝。目前,后浇带侧模通常为一次性结构,这种结构的后浇带支模在使用完成以后无法周转循环使用。由于在大型建筑施工中存在较大面积的后浇带,故需要使用大量的侧模。若使用一次性的侧模,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而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废料,为后期的清理工作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可周转及重复利用的后浇带侧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包括:侧模本体,所述侧模本体包括第一矩形侧模板和第二矩形侧模板,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一长边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一长边相互铰接;第一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以及第二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侧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所述 侧模本体的相连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连接件。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卡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一长边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一长边之间设置合页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为矩形钢板,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根据施工现场后浇带上层钢筋的间距切割而成,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根据施工现场后浇带下层钢筋的间距切割而成。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和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的形状为“U”型。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互铰接的两块矩形侧模板组成侧模本体,这种可折叠的结构使得该后浇带侧模的安装拆卸工作更加简单和方便。此外,根据施工现场后浇带上下层钢筋的间距分别切割出第一钢筋安装槽和第二钢筋安装槽,有利于钢筋的准确安装与定位。待使用完毕后,施工人员先折叠第一矩形侧模板和第二矩形侧模板,再将其从后浇带中取出,随后存放于规定的区域,待下次继续使用。上述可周转、可重复利用的设计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减少了建筑废材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平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多个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组合后的平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平面视图。由图1可知,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主要包括三 部分,其分别是侧模本体、第一钢筋安装槽3和第二钢筋安装槽4。其中,侧模本体包括第一矩形侧模板1和第二矩形侧模板2,第一矩形侧模板1的一条长边和第二矩形侧模板2的一条长边相互铰接。而第一钢筋安装槽3按一定间距布置于第一矩形侧模板1的另一长边,第二钢筋安装槽4也按一定间距布置于第二矩形侧模板2的另一长边。第一钢筋安装槽3和第二钢筋安装槽4用于容纳后浇带中的上下层钢筋。以上描述为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基本结构,采用上述结构产生了以下效果。侧模本体可在一定角度内折叠,施工人员通过缩小第一矩形侧模板1和第二矩形侧模板2之间的角度,来缩短侧模本体的整体宽度,使侧模本体在后浇带中更加灵活地转移,避免由于后浇带中加设了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而造成侧模无法顺利取出的情况出现。采用这种结构的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具有可拆卸的功能,进而具有可周转、可重复利用的功能。此外,后浇带中的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筋安装于第一钢筋安装槽3和第二钢筋安装槽4中,可使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安装定位更加牢固、准确。再次参考图1,较为优选地,第一矩形侧模板1和第二矩形侧模板2可以是矩形钢板,并通过合页机构6连接这两块矩形钢板,以组成侧模本体。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后浇带上层钢筋的间距切割出第一钢筋安装槽3,根据施工现场的后浇带下层钢筋的间距切割处第二钢筋安装槽4;并且,第一钢筋安装槽3和第二钢筋安装槽4的切口形状为“U”型。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可周转、可重复使用的功能实现,第一钢筋安装槽3的宽度应略大于施工现场后浇带上层钢筋的直径,第二钢筋安装槽4的宽度应略大于施工现场后浇带下层钢筋的直径。当然也可以采用矩形木板代替矩形钢板,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状况自由选择。为了满足施工现场大长度后浇带的需要,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具有拼接功能。在本技术中相邻两个侧膜本体的连接边设置通孔5。较 为优选地,在第一矩形侧模板1和第二矩形侧模板2的连接边都设置至少一个通孔5,并在通孔5中加设连接件,以实现多块侧模本体的相互连接。具体地,参考图2,图2是本技术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多个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组合后的平面视图。图2中第一矩形侧模板1的两短边各设置一个通孔5,第二矩形侧模板1的两短边也各设置一个通孔5,这种通孔5用于固定相邻两块侧模板之间的卡环7。使用时,将卡环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第一矩形侧模板1或第二矩形侧模板2的通孔5中。依此,实现了本技术多块可周转后浇带侧模的拼接。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本体,所述侧模本体包括第一矩形侧模板和第二矩形侧模板,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一长边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一长边相互铰接;第一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以及第二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本体,所述侧模本体包括第一矩形侧模板和第二矩形侧模板,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一长边和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一长边相互铰接;第一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一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以及第二钢筋安装槽,所述第二钢筋安装槽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形侧模板另一长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所述侧模本体的相连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周转后浇带侧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翔任庆斌赵子余于泽涛崔爱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