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420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属于海洋波浪能开发领域。该装置包括:气室、进气管和出气管;气室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后板和挡浪板;顶板上设置有所述进气管,进气管一部分在气室内部,另一部分在气室外部;在气室外部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后板上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一部分在气室内部,另一部分在气室外部;在气室外部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并且在气室外部的出气管管口向下。该装置中气室前增加的侧向倾斜挡浪板,可以在挡外侧波浪的同时,减少对内侧波面的影响,提高能量利用率;空气在波浪的周期作用下,源源不断的进入水中,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提高水质,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洋波浪能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中溶解氧不仅是各种水生生物呼吸代谢的基础,而且水中溶解氧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水体的质量。当水体中的溶氧量很低时,不仅会造成水质恶化,也会使得水中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其尸体腐烂、发臭,又会造成水污染的恶性循环,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防治水污染,就要想方设法的提高水体溶氧量值。目前,水体中增氧常用的方法有两类:物理方法(勤换水或者使用增氧机等)和化学方法(加入适量双氧水等)。但是这些增氧方式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等缺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水体中增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水体中增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包括:气室、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气室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后板和挡浪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形状相同且均竖直设置,所述顶板、所述后板和所述挡浪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
后板和所述挡浪板连接,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室(100)、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所述气室(100)包括第一侧板(100‑1)、第二侧板(100‑2)、顶板(100‑3)、后板(100‑4)和挡浪板(100‑5);所述第一侧板(10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0‑2)形状相同且均竖直设置,所述顶板(100‑3)、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0‑2)之间,所述顶板(100‑3)与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连接,且位于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之间,所述顶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荡水柱式自动掺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室(100)、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所述气室(100)包括第一侧板(100-1)、第二侧板(100-2)、顶板(100-3)、后板(100-4)和挡浪板(100-5);所述第一侧板(10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0-2)形状相同且均竖直设置,所述顶板(100-3)、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0-2)之间,所述顶板(100-3)与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连接,且位于所述后板(100-4)和所述挡浪板(100-5)之间,所述顶板(100-3)水平设置,所述后板(100-4)竖直设置,所述挡浪板(100-5)与所述顶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则高高成岩金路杨博李元张欢邹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