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文德专利>正文

呼吸活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374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吸入麻醉的人工呼吸回路中。可广泛用于吸入麻醉及呼吸管理,还可组成MaplesonA、D、E呼吸回路,能进行控制呼吸。由外壳、吸入瓣、呼出瓣、进气腔、阻塞腔、通气腔、排气管等组成。外形可为方盒形状。其特征是排出管位于大气与阻塞腔之间,跨越了通气腔;阻塞瓣位于进气瓣口与排气管内口之间,并位于吸入瓣之前,呼出瓣之后。(*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呼吸活瓣,又称呼吸阀门,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急救和吸入麻醉的呼吸回路系统中。是一种无重复吸入的人工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将本技术置于人工呼吸系统中,可以控制气体的吸入和呼出,达到有效地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吸入麻醉。经查阅刘俊杰等编写的《现代麻醉学》,中国医科大学编写出版的《实用临床麻醉学》,天津第二中心医院编写的《麻醉呼吸回路提要》,孙大金等编写的《呼吸器与麻醉机》等有关技术资料,得知属于自动无重复吸入的呼吸活瓣,在国内仅有三种。一、Ruben呼吸活瓣;二、鱼嘴形呼吸活瓣;三、Fink呼吸活瓣。它们都具有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但各有优缺点。Ruben呼吸活瓣(附附图说明图1)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同在一个滑动轴(5)上,并制成一体。加压吸气时,阻塞瓣(3)与吸入瓣(4)同时被推向左边,打开进气口(6),并关闭阻塞瓣(3),迫使气体通过呼吸口(7)进入呼吸道;呼气时(附图2),弹簧(2)的弹力在瞬间变化的气体压力低谷时将阻塞瓣(3)推向右边,呼出气体的压力推开呼出瓣(1),使呼出气体从排出口排到大气中。Ruben呼吸活瓣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及滑动轴成为一体,不断受到呼出气流的冲击,人体气道分泌物不断进入Ruben呼吸活瓣,粘附在阻塞瓣口和滑动轴(5)上,并转移到支撑轴架上。这是Ruben呼吸活瓣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滑动不灵活,甚至成为出现肺高压、肺泡破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控制阻塞瓣(3)的弹簧(2)的弹力方向与呼气冲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只要阻塞瓣(3)被延迟推向右边,呼气冲力上升,迫使阻塞瓣(3)紧紧压住呼出口,这是Ruben呼吸活瓣在设计上和结构上的缺点。鱼嘴形呼吸活瓣(附图3)是在同一膜片(9)上具有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即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在同一个膜片(9)上。膜片(9)中间设有一个鱼嘴形瓣口。附图3是吸入过程,加压吸气时,气体从进气口(8)进入鱼嘴形呼吸活瓣,首先推开膜片(9),迫使关闭排出口(10),同时打开鱼嘴形瓣口,气体通过呼吸口(11)被送进呼吸道。附图4是呼出过程,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从呼吸口(11)进入鱼嘴形呼吸活瓣,首先推动膜片(9)向上运动,并关闭鱼嘴瓣口,呼出的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口(10)排到大气中。其主要缺点是瓣口关闭不严,呼出气体返流,使膜片(9)的两侧压力相等,膜片(9)不能后退,气体不能呼出,甚至出现肺内高压、肺泡迫裂的事故。此外存在自主呼吸时逆向吸入大气;不能在循环紧闭式呼吸回路中应用。Fink呼吸活瓣(附图5)是由吸入瓣(15)和呼出瓣(14)和压气皮膜(12)组成,阻塞功能在呼出瓣(14)上,由压气皮膜(12)控制。加压吸气时(附图5),气体从进气口(16)进入吸入瓣(15),同时使压气皮膜(12)的内部充气,压紧并关闭呼出瓣(14),迫使气体通过呼吸口(13)进入呼吸道。压气皮膜(12)内的气体压力应当大于加压送气压力,才能有效地压住呼出瓣(14),起到阻塞的作用。附图6是呼气过程图。Fink呼吸活瓣的阻塞功能在呼出瓣(14)上,阻塞效果受压气皮膜(12)的内压力影响,皮膜容易破裂,因此未见用于紧闭式呼吸回路中。这三种呼吸活瓣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设有一个呼吸口,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都要通过呼吸口。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呼吸活瓣,使呼出口和吸入口相分离,能通过双管回路与病人的呼吸道连接,使呼吸活瓣远离病人的头部,便于进行人工呼吸和手术操作;并使呼吸活瓣能用于紧闭式呼吸回路中,也能用于半开放式呼吸回路中;使呼吸活瓣开启、关闭灵活,减少呼出气流中的分泌物对呼吸活瓣性能的影响。本申请附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做为摘要附图。本呼吸活瓣是由进气腔(25)、阻塞腔(24)、呼气腔(23)、排气管(21)、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进气腔隔板(28)和瓣口(26)等组成,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排气管(21)连接于大气与阻塞腔(24)之间,跨越了呼气腔(23)。供人体呼吸进出气体的呼吸口分开设置为吸入口(29)和呼出口(30)。阻塞瓣(27)位于进气腔隔板(28)上的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阻塞瓣(27)同时又位于吸入瓣(19)之前,呼出瓣(18)之后,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的距离为1-20毫米之间。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可以采用原有技术中的重力式、弹簧式、滑动式等形式。为了提高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的密封性,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采用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为了提高排气管(21)下端和进气瓣口(26)上端的耐磨性,延长呼吸活瓣的寿命,排气管(21)下端、进气瓣口(26)上端嵌铜质材料。结合本申请附图7,说明本技术使用时气流过程和优点。加压吸气时,气流进入进气腔(25),推动阻塞瓣(27)向上并阻塞排气管(21),送气压力经阻塞腔(24)、呼气腔(23)传递到呼出瓣(18),促使呼出瓣(18)关闭,防止双管回路中呼出气体返流进入Y型接管(17);同时进气腔(25)内的气体又推开吸入瓣(19),使气流经Y型接管(17)进入呼吸道。呼气时,呼气压力经Y型接管(17)传递到吸入瓣(19),使吸入瓣(19)加速关闭,同时推开呼出瓣(18),呼出气流经过呼气腔(23)进入阻塞腔(24),在重力和呼气冲力的作用下,阻塞瓣(27)退回并阻塞进气瓣口(26),呼出气体转向经排气管(21)呼出。优点是呼出口(30)和吸入口(29)分离后,可以通过加长Y型接管(17)的胶管,使呼吸的病人远离呼吸活瓣,在远离头部的地方进行有效地人工呼吸,便于进行头部手术。经过改进的呼吸活瓣能用于紧闭式呼吸回路,也能用于半开放式呼吸回路中。呼吸活瓣不受呼出气体中的分泌物影响,开启、关闭灵活,不会发生肺高压等事故。附图1和附图2表示的是Ruben式呼吸活瓣;附图3和附图4表示的是鱼嘴式呼吸活瓣;附图5和附图6表示的是Fink式呼吸活瓣;附图7表示的是本技术呼吸活瓣及其安装上呼吸囊(22)等示意图,可作摘要附图。实施例采用3毫米厚的有机玻璃粘合成壳体。阻塞腔(24)为圆柱状,内腔直径38毫米,内腔高9毫米。进气瓣口(26)直径为20毫米,高2毫米。排气管(21)一端与大气相通,一端开口设在阻塞腔(24),中间跨过呼气腔(23),进气瓣口(26)与排气管(21)的内口之间的距离为4毫米。阻塞瓣(27)是采用重力式,直径为32毫米,是国内麻醉机上通用的瓣膜。排气管(21)的内径为20毫米,用壁厚2毫米的有机玻璃制成,粘接在呼气腔(23)上。呼气腔隔板(20)有通孔,直径为28毫米。吸入瓣(19)和呼出瓣(18)与阻塞瓣(27)相同,在吸入瓣(19)和呼出瓣(18)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呼出口(30)和吸入口(29),通过胶管与Y型接管(17)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活瓣,是由壳体、进气腔(25)、阻塞腔(24)、呼气腔(23)、排气管(21)、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进气腔隔板(28)和瓣口(2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排气管(21)连接于大气与阻塞腔(24)之间,跨越了呼气腔(23)。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活瓣,是由壳体、进气腔(25)、阻塞腔(24)、呼气腔(23)、排气管(21)、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进气腔隔板(28)和瓣口(2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排气管(21)连接于大气与阻塞腔(24)之间,跨越了呼气腔(23)。设置有吸入口(29)和呼出口(30)。阻塞瓣(27)位于进气腔隔板(28)上的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阻塞瓣(27)同时又位于吸入瓣(19)之前,呼出瓣(18)之后,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的距离为1-2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德袁沈钢刘群英王丹平蒋婉然袁沈珍
申请(专利权)人:袁文德王丹平袁沈钢刘群英蒋婉然袁沈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