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明专利>正文

凹进式真空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258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凹进式真空拔罐,由阀杆、密封装置、阀座及真空罐体组成,阀杆设有阀杆头、连接杆、上阀体、中阀体、下阀体及圆形柱体密封头;密封装置为柔性密封圈卡固于阀杆的连接杆;弹性材料制成的阀座设有涨开部、座体、涨孔、气孔;真空罐体呈半圆柱形体,顶部设有上阀座体和下阀座体,上阀座体中心设有上阀孔、凹口及下阀孔,下阀座体设有容置阀座涨开部的容置孔及装设阀座座体的座孔,弧筒壁底部形成开口部,边缘形成环体;其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强度高且不易破损的功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领域的物理疗法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定位或刺激体内反射点的多用真空拔罐器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已有的真空拔罐器其拔罐体一般都是下部设计为呈开口状的筒状体,顶部中心向上、向下均设有一凸台,该凸台的中心内孔装设有单向阀,以形成拔罐体内的负压进行治疗。但该种拔罐体内造成的负压较小,不能满足多功能或大面积的使用。另一种真空拔罐器则亦设有上述拔罐体,为了加大该拔罐体内的负压量,另配设有一真空泵负压装置,该真空泵负压装置设有一插接头,与该拔罐体顶部上凸的单向阀相连接成一体后,即可以真空装置进行抽吸动作,从而造成更大的负压以供使用。但该种真空拔罐器在实际使用时要将其所设的连接套二头分别插入真空泵负压装置及拔罐体内,使用上非常不方便,不易掌握,经常发生由于拔罐体向上凸由较多,强度不高,且容易发生掉落情形,造成拔罐体容易破损,而导致不能正常使用,从而造成成本的提高。有鉴于上述传统产品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凹进式真空拔罐,使其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可靠、强度高且不易破损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凹进式真空拔罐,包括真空拔罐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阀杆、密封装置、阀座及真空罐体所组成,其中阀杆,其装设于真空罐体顶部中心孔中,该阀杆依次设有阀杆头、连接杆、上阀体、中阀体、下阀体及密封头,上、中阀体的直径相同,且均小于真空罐体的阀孔直径,形成配合间隙X3,下阀体的直径小于真空罐体的阀孔直径,形成间隙X2,密封头为圆形柱体头,恰好可插入阀座涨开部的涨孔中,形成圆形柱体整体密封;密封装置,卡固于阀杆的连接杆,该密封装置为柔性密封圈;阀座,设有涨开部、座体、涨孔、气孔,涨开部直径小于真空罐体的容置孔,使涨开部具有足够的涨开空间,该阀座由弹性材料制成;真空罐体,概呈半圆柱形体,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上阀座体和凹下的下阀座体,上阀座体设有呈U状的下凹壁,二者之间形成下凹部,上阀座体的中心设有上阀孔、凹口及下阀孔,下阀座体设有容置阀座涨开部的容置孔及装设阀座座体的座孔,上阀座体下凹壁的顶部向下设有弧筒壁,底部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的边缘形成向外凸出的椭圆状环体;上述阀座装设于真空罐体的座孔内,阀杆插设于真空罐体的上阀孔内,密封装置装设于阀杆头与真空罐体上阀座体的顶面之间形成密封状结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密封头为抛物线形柱体头。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密封装置的柔性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上、中阀体与真空罐体阀孔形成的配合间隙X3为0.3至0.7mm,下阀体与真空罐体阀孔形成的间隙X2为0.3至0.7mm。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上、中阀体与真空罐体阀孔形成的配合间隙X3为0.5mm,下阀体与真空罐体阀孔形成的间隙X2为0.5mm。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阀座的弹性材料为橡胶。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真空罐体为金属、透明塑料或有机玻璃。前述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中所述的真空罐体共设有18种规格的真空罐体,其弧筒壁由弧形壁和直筒壁组成,弧形壁的弧度及开口部的直径依次变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凹进式真空拔罐将真空罐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上阀座体和下阀座体的整体结构位置向罐体开口部方向大幅度的下移,大大加强了其整体强度,另设有在有开口部边缘向外凸出的椭圆状环体、卡固于阀杆的连接杆的密封装置及抛物线形柱体密封头的阀杆,将上述阀座装设于真空罐体的座孔内,阀杆插设于真空罐体的上阀孔内,密封装置装设于阀杆头与真空罐体上阀座体的顶面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可靠、强度高且不易破损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凹进式真空拔罐的组装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凹进式真空拔罐的阀杆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凹进式真空拔罐的阀座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面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剖面图。图7是图6中的B-B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剖面图。图9是图8中的C-C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剖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D-D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凹进式真空拔罐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凹进式真空拔罐,其主要由阀杆10、密封装置20、阀座30及真空罐体40所组成,其中阀杆10,装设于真空罐体40顶部的中心孔中,该阀杆10依次设有阀杆头11、连接杆12、上阀体13、连接杆14、中阀体15、下阀体16及密封头17,上阀体13、中阀体15直径相同,且均小于真空罐体40的上阀孔411直径,形成配合间隙X3,下阀体16的直径小于真空罐体40的下阀孔413的直径,形成间隙X2,密封头17为抛物线形柱体头,恰好可插入阀座30涨开部31的涨孔33中,形成抛物线形柱体整体密封结构;密封装置20,卡固于阀杆10的连接杆12,该密封装置20为柔性密封圈,本实施例采用O型密封圈;阀座30,设有涨开部31、座体32、涨孔33、气孔34,涨开部31的直径小于真空罐体40的容置孔421的直径,使涨开部31具有足够的涨开空间,该阀座30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制成;真空罐体40,概呈半圆柱形体,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上阀座体41和凹下的下阀座体42,上阀座体41设有呈U状的下凹壁414,二者之间形成下凹部415,上阀座体41的中心设有上阀孔411、凹口412及阀孔413,下阀座体42设有容置阀座30涨开部31的容置孔421及装设阀座30座体32的座孔422,上阀座体41下凹壁414的顶部向下设有弧筒壁43,底部形成开口部45,适用于大面积的穴位使用。该开口部45的边缘形成向外凸出的椭圆状环体44,以供拔罐时可靠的压扣住人体的施压部位;上述阀座30装设于真空罐体40的座孔422内,阀杆10插设于真空罐体40的上阀孔411内,密封装置2装设于阀杆头11与真空罐体40上阀座体41的顶面之间而形成密封状结构。请参阅图6、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第二实施例,该真空罐体50亦设有上阀座体51和凹下的下阀座体52,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罐体40的结构相同,故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弧筒壁53由弧形壁531和直筒壁532组成,弧形壁531的弧度比第一实施例的弧筒壁43的弧度小,开口部54的直径比第一实施例的开口部45小,适用于中面积的穴位使用。请参阅图8、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真空罐体第三实施例,该真空罐体60亦设有上阀座体61和凹下的下阀座体62,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罐体40的结构相同,故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弧筒壁63由弧形壁631和直筒壁632组成,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进式真空拔罐,包括真空拔罐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阀杆、密封装置、阀座及真空罐体所组成,其中:阀杆,装设于真空罐体顶部的中心孔中,该阀杆依次设有阀杆头、连接杆、上阀体、中阀体、下阀体及密封头,上、中阀体直径相同,且均小于真空罐体的阀 孔直径,形成配合间隙X3,下阀体的直径小于真空罐体的阀孔直径,形成间隙X2,密封头为圆形柱体头,恰好可插入阀座涨开部的涨孔中,形成圆形柱体整体密封;密封装置,卡固于阀杆的连接杆,该密封装置为柔性密封圈;阀座,设有涨开部、座体、涨孔、 气孔,涨开部直径小于真空罐体的容置孔直径,使涨开部具有足够的涨开空间,该阀座由弹性材料制成;真空罐体,概呈半圆柱形体,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上阀座体和凹下的下阀座体,上阀座体设有呈U状的下凹壁,二者之间形成下凹部,上阀座体的中心设有上阀孔、 凹口及下阀孔,下阀座体设有容置阀座涨开部的容置孔及装设阀座座体的座孔,上阀座体下凹壁的顶部向下设有弧筒壁,底部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的边缘形成向外凸出的椭圆状环体;上述阀座装设于真空罐体的座孔内,阀杆插设于真空罐体的上阀孔内,密封装置装设 于阀杆头与真空罐体上阀座体的顶面之间形成密封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建沈伟敏
申请(专利权)人:索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