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学谦专利>正文

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250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引流瓶(1)的瓶塞上插有排气管(2)和排液管(3),其特征在于伸入引流瓶(1)内的排液管(3)为软管(5),在软管(5)的下端接有高密度物体(7)。(*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现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著1963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有介绍),是在盛有水的引流瓶的瓶塞上插有硬质排气管和排液管,较短的排气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于水面之上。较长的排液管上端与插入胸腔的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面以下,引流瓶置于低于胸腔引流口60cm以上的位置。引流瓶内水的作用是可维持引流的单一方向,避免逆流。由于排气管和排液管均为硬质管,当引流瓶意外倾倒时,可能会造成排液管下端开口位于液面之上,从而与大气相通,使气体逆流进入胸腔,导致不良后果;而排气管则有可能接触液面,这样容器内的液体有可能自排气管流出,从而影响对引流量的正确观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安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保证引流瓶无论是正常放置还是意外倾倒,均可安全使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引流瓶的瓶塞上插有排气管和排液管,所改进之处是伸入引流瓶内的排液管为软管,在软管的下端接有高密度物体。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引流瓶倾倒时,受高密度物体的重力作用,排液软管的末端始终浸于水中,从而保证了引流的安全可靠,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医疗事故。在上述结构下,本技术还可这样实现伸入引流瓶内的排气管为软管,在软管的下端接有浮漂。这样,当引流瓶倾倒时,可使排气管底口依靠浮漂的作用而漂浮在水面之上,从而有效地避免瓶内液体的流出,为病人医治提供准确、可靠的医疗数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倾倒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在引流瓶1的瓶塞上插有排气管2和排液管3,伸入引流瓶内的排液管3为软管5。为了防止软管弯折造成管内堵塞,软管5最好是由上至下逐渐变软。在排液软管5的下端接有高密度物体7。为确保引流瓶倾倒后,排液软管5不会因为单向压力而导致软管管内堵塞,高密度物体7最好为一段中空的管状物,如金属中空管,其外径稍大于软管内径,直接插入软管末端,起到加重软管末端的作用。当引流瓶倾倒后,排液软管5在金属管7的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器壁距离很近,没入瓶内的水中。为避免血凝块之类的块状物堵塞排液管末端后引起排液不畅,可在金属管的管壁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开设有2-6个通孔。为确保引流瓶倾倒后引流瓶1内的液体不自排气管2向外排出,排气管2的下段可制成为软管4,在排气软管4的下端接有浮漂6。为确保引流瓶倾倒后无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均能使排气软管4的下端口漂浮于水面之上,浮漂6最好为环状气囊。浮漂6可以粘接在排气软管离下端口有一小段距离的外表面,以保证排气软管4下端口高于瓶内水面。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引流瓶(1)的瓶塞上插有排气管(2)和排液管(3),其特征在于伸入引流瓶(1)内的排液管(3)为软管(5),在软管(5)的下端接有高密度物体(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密度物体(7)为中空的管状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密度管状物体(7)沿圆周均布有2-6个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伸入引流瓶内的排气管(2)为软管(4),在软管(4)的下端接有浮漂(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漂(6)为环状气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结构是在引流瓶的瓶塞上插有排气管和排液管,伸入容器内的排液管为软管,在排液软管的下端接有高密度物体;伸入引流瓶内的排气管为软管,在排气软管的下端接有浮漂。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引流瓶倾倒时,受高密度物体的重力作用,排液软管的末端始终浸于水中,不会出现气体逆流进入胸腔的不良后果,从而保证了胸腔引流的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1M1/00GK2577849SQ0228264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学谦 申请人:陈学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