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宪委专利>正文

脂肪吸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172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脂肪吸取装置,由吸头连接把柄及吸管,吸管连负压吸引器组成,在开有小孔的吸头管腔内安装旋转钢片来吸取脂肪,把柄内转动装置带动转轴,负压吸引器可采用三种结构组成,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压吸脂再经管内转动钢片切除,故可减少手术对血管、神经及纤维隔的损伤,减少脂肪栓塞及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吸头不需离开人体就可排脂,加上高速旋转的钢片,大大提高手术速度和减少了手术时间。(*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脂肪吸取器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吸引或汲送器械,尤其是一种脂肪吸取器。肥胖已经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患者在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无效之后,把希望寄予手术减肥。国际上开展的手术减肥方法常见有三种:1、局部切除法;2、抽吸法;3、胃肠短路法。胃肠短路法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国内未开展。局部切除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皮下脂肪堆积,伴有皮肤松垂者,但存在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体表留有明显条索状瘢痕等并发症。脂肪抽吸术适于较年轻,皮肤尚未松驰的患者,术后只留有1CM左右小切口瘢痕,同时想美容减肥患者年轻人占多数,故脂肪抽吸术较流行。脂肪抽吸术已由最原始的单纯刮勺刮除法,发展到现在普遍采用的带负压吸引器的特制吸头的吸除法。近年超声波或电子碎脂术也应用到了临床,其方法是利用超声波或电子作用将脂肪液化,然后吸除,这样可大大减少手术对血管及神经的损伤,效果肯定。但其仪器价格昂贵(超声吸脂仪12万元/台,电子吸脂仪22万元/台),且仪器易出现故障,加之手术时间长,故国内尚属尝试阶段,未普遍开展。绝大多数临床医生所采用的还是负压吸脂术。普通负压吸脂器械由吸头、吸管及负压吸引器构成。吸取脂肪的原理均是通过负压的吸引加之吸头尖端小孔的搔刮,各种吸头不论小孔直径大小及周边圆钝或尖锐,都不可避免会对血管神经造成程度不等的损伤。吸头把柄处的小孔与管腔相通,只可清除小孔至吸引器间吸管内的脂肪,而吸头内的脂肪却不能清除,如欲清除,需将吸头从体内抽出才可,反复操作,增加了对机体的损伤又延长了手术时间。对于-->局部小部份的吸脂,为方便起见可用注射器抽吸代替负压吸引器,单纯的注射器抽吸,因吸管无特殊的单向控制阀门,空气或脂肪在其内的流动是双向的,加之普通注射器的轴心与管壁无控制装置,故在抽吸时需始终用手固定,否则负压将会消失。如欲再次形成负压需将注射器取下,推出注射管内空气或脂肪,然后抽吸才可,如此反复操作,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CN89221324“电动脂肪抽吸机”专利,其设计的转动头在吸管外,先利用转动头将脂肪打碎然后通过吸管吸出,转动头在打磨皮下组织的同时无法区分脂肪、血管和神经,故易损伤血管和神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切除脂肪对血管、神经及纤维隔损伤小,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操作方便的脂肪吸取器。本技术由吸头、把柄、吸管及负压吸引器组成。吸头为尖端封闭、一侧开有几个小孔的钢管,管腔内安装旋转钢片,把柄内装转动装置,负压吸引器可有三种结构。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由吸头(1)、把柄(7)、吸管(11)、及负压吸引器组成。吸头(1)为尖端封闭的钢管,距尖端1CM左右的一侧排列开有数个小孔(2),钢管内的转动轴(5)前端对应小孔处固定有螺旋钢片(3),吸头(1)尖端内有一与转动轴相吻合的支承座(4),钢管外壁有一两端分别开口于钢管内腔尖端及与把柄(7)连接处的通气管腔(6),通气管腔(6)也可不设,而采用直接开一通气孔(21)代替。吸头(1)-->与把柄(7)为活动连接,把柄(7)内装连接转动轴心(5)的转动装置(8),尾部有后盖(9),转动装置(8)可以是小型电动机,也可采用手动。转动轴心(5)与转动装置(8)活动连接。把柄(7)外侧有控制转动装置速度和正反转的滑动开关(10),吸头(1)尾部与把柄(7)连接处开口,接吸管(11)连负压吸引器(12)。负压吸引器可采用一般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12),如图1;也可采用吸管经一定向三通管(13)连接负压吸引器(14),负压吸引器(14)形状如注射器,与外圆筒相套合的推动轴心(17)一侧开有齿形槽(16),外圆筒尾部设置一可将轴心随意卡在某一槽位的弹力制动卡(15),如图2;如将推动轴心(17)旋转半周,使弹力制动卡(15)偏离齿槽(16),推动轴心可在筒内自由滑动。负压吸引器还可采取吸管(11)连左、右两个定向三通管(13,每个定向三通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套筒(18)的两端,套筒内把手(19)两端固定两活塞(20),可在套筒内滑动,如图3,拨动把手可同时形成负压和排出脂肪。该结构不仅局限于手动,也可制成脚踏式带动。负压吸引器可用医用硅胶或其他材料制成。吸管可用普通透明吸管。吸头管腔内螺旋形钢片的转动亦不仅限于上述电动器的带动,也可用医用牙钻的转动方式或手动装置来带动,只要采用了吸头管腔内安装转动钢片来吸取脂肪,不论钢片的转动采用何种方式带动,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吸脂器同普通吸脂器相比有如下优点:吸头管腔内安装有转动螺旋钢片,使得脂肪的吸取不是靠小孔的搔刮刮除,而是通过负压选择性将脂肪吸入后经转动螺旋钢片切除,小直径孔可避免稍大直径的血管吸入管腔,这样即可减少手术对血管、神经纤维隔的损伤,减少脂肪栓塞及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螺旋钢片的高速旋转使得吸脂速度提高,减少了手术时间。针对吸脂局部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吸头尖端小孔直径的大小及螺旋钢片的锐钝,即可减少手术对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提高手术速度。如吸脂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脂肪纤维隔较少易于吸取,则应采用吸头吸孔直径小的,钝性的螺旋钢片。如吸脂部位无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脂肪纤维隔较多难于吸取(如臀部),则可采用吸孔直径稍大、锐性的螺旋钢片,这样可提高手术速度。吸头管壁外的通气管腔外开口与吸头尖端气腔相通,通过关闭或开放此外开口,空气在管腔内流动,使得吸头管腔内的脂肪在吸头不离开体内的情况下得以清除,提高了手术速度。在使用结构二的注射器式负压吸引器时,可控制空气定向流动的三通管的应用,使得注射器不必从吸管上取下即可完成抽吸和排空两个过程,注射器尾部制动卡的应用,避免了普通注射器在抽吸时需始终用手固定的弊病,方便了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脂肪吸取器,由吸头、把柄、吸管及负压吸引器组成,在吸头的尾部出口与负压吸引器之间套接有吸管,吸头的尾部连接把柄,其特征在于:吸头(1)为尖端封闭的钢管,距尖端1CM左右的一侧排列开有数个小孔(2),钢管内的转动轴(5)前端对应小孔处固定有螺旋钢片(3),吸头(1)尖端内有一与转动轴相吻合的支承座(4),钢管外壁有一两端分别开口于钢管内腔尖端及与把柄(7)连接处的通气管腔(6),吸头(1)与把柄(7)为活动连接,把柄(7)内装连接转动轴心(5)的转动装置(8),尾部有后盖(9),转动轴心(5)与转动装置(8)为活动连接,把柄(7)外侧有控制转动装置速度和正反转的滑动开关(10),吸头(1)尾部与把柄(7)连接处开口,接吸管(11)连负压吸引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肪吸取器,由吸头、把柄、吸管及负压吸引器组成,在吸头的尾部出口与负压吸引器之间套接有吸管,吸头的尾部连接把柄,其特征在于:吸头(1)为尖端封闭的钢管,距尖端1CM左右的一侧排列开有数个小孔(2),钢管内的转动轴(5)前端对应小孔处固定有螺旋钢片(3),吸头(1)尖端内有一与转动轴相吻合的支承座(4),钢管外壁有一两端分别开口于钢管内腔尖端及与把柄(7)连接处的通气管腔(6),吸头(1)与把柄(7)为活动连接,把柄(7)内装连接转动轴心(5)的转动装置(8),尾部有后盖(9),转动轴心(5)与转动装置(8)为活动连接,把柄(7)外侧有控制转动装置速度和正反转的滑动开关(10),吸头(1)尾部与把柄(7)连接处开口,接吸管(11)连负压吸引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吸取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宪委李雪萍麦慧
申请(专利权)人:姜宪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