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宪委专利>正文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536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充分对创面引流并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由封闭创面并与创面形成一定腔隙的创面包扎封闭装置,通过伸入到所述腔隙内的输入导管8及引流导管7分别与创面输入装置及创面引流装置相通构成。创面引流装置可为一个负压吸引器,创面输入装置可为一个向创面输入冲洗液的装置。该仪器还设有一个控制器及相应辅件,以实现该仪器的自动化运行。(*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外科治疗用仪器,尤其是一种能促进外伤创面愈合的仪器。创面愈合问题是外科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些经久不愈的创面,经常给医患带来痛苦。下面着重以烧伤治疗为例谈论一些有关创面愈合的问题。烧伤创面处理的原则为1、减少对创面的再刺激以减轻疼痛;2、使创面保持清洁以减少感染机会;3、能促进创面愈合。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为包扎疗法及暴露疗法两种。包扎疗法在包扎时可因湿润的环境减少对创面的刺激,减轻疼痛,但换药时却又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疼痛。包扎疗法因湿润的环境有利创面愈合,可使处于间生态的组织细胞复活,同时又因湿润的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致创面感染,严重的感染又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而目前多主张对于污染较严重不易清创彻底的创面和大面积(超过30%)的烧伤创面及深II度的烧伤创面行暴露疗法。暴露疗法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且不利于细菌生长,可以相对减少感染的机会,但干燥的痂面又给患者肉体带来疼痛,且不利于创面愈合,尤其可使处于间生态组织细胞活力降低,甚至坏死,致使烧伤深度加深。如果创面发生严重感染,临床多采用频繁包扎换药来引流创面浓汁,但也会因引流不充分而降低抗感染的效果,甚至可致病人死亡,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严重感染,约占烧伤总死亡率的50%以上。所以治疗烧伤的关键是预防及减轻感染。上述两种方法在治疗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的情况,故其利弊以及选择的时机问题一直是烧伤专家们争论和研究的课题,目前尚无定论。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通过该仪器可以对创面在不打开包扎敷料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反复给药(液体或气体)并冲洗创面,起到对创面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清洁,有效地抗感染,减少感染机会,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由创面包扎封闭装置、创面引流装置以及创面输入装置构成。创面包扎封闭装置可由一医用无毒海绵敷料外覆面积大于该海绵敷料的粘性柔软薄膜构成,大于所述海绵敷料部分的粘性柔软薄膜可以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粘贴,以便将创面封闭起来。所述海绵敷料内置两根导管,一根与负压引流装置相连通,另一根与创面输入装置相连通。创面引流装置可以是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或医用蠕动泵,创面输入装置可以是医用蠕动泵。创面负压引流装置以及创面输入装置均可在一定程序软件下得以定时定量控制,方便了操作。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可以通过创面输入装置对创面有目的地给药并冲洗,同时又可将冲洗液及创面分泌物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充分引流,能给创面提供湿润的环境利于创面愈合,使创面保持清洁,减少感染机会,可以通过创面输入装置针对创面细菌有目的地用药,有效地达到抗感染的效果。输液与引流可反复交替,而不必经常更换敷料,减少了换药次数,减少了因换药对创面的刺激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如病人处于休克期则该方法尤其显得重要。上面提到的包扎疗法易于使创面感染是因为其不能对创面进行充分地引流所致。通过创面引流装置的吸引,又可使创面收缩而促进愈合。用于创面植皮时,不论是拉网植皮还是微粒植皮,均可大大提高植皮成活率。对于厌氧菌感染的创面可以通过创面输入装置输入双氧水、氧气、臭氧气体以及负氧离子气体等,以提高抗菌效果。临床上对于严重的厌氧菌感染(如气性坏疽杆菌)治疗较为棘手,死亡率较高,而通过该装置则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在整形外科皮瓣转移术方面,可以通过该装置对皮瓣交替地正压及负压按摩而促进皮瓣的血运,提高成活率,加大皮瓣长宽比例,减少皮瓣厚度,提高治疗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创面包扎封闭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入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由创面引流装置2、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及创面输入装置3构成。创面引流装置2可以为一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14,也可为医用蠕动泵,或者将两者联用。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是通过医用且可以防止液体渗漏的材料将所述创面包扎封闭起来的装置,如由医用无毒海绵敷料4外粘贴医用柔软塑料胶膜5组成,所述胶膜5通过与创面9缘周正常皮肤10粘贴,将海绵敷料固定封闭在创面9上,所述海绵敷料可以制成各种大小及形状,以供不同面积及形状的创面使用。所述胶膜5与所述创面9之间可形成腔隙11,所述海绵敷料4内有输入导管8及引流导管7,所述两导管分别向海绵敷料4内输入及引流液体或气体。所述引流导管7将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14与腔隙11连通。所述创面输入装置3可以由连通液源21的所述输入导管8上设有医用蠕动泵19构成,可以将创面所需的液体或气体主动泵入创面腔隙11内,创面输入装置也可以简单地由一个液体瓶连通一个输液管组成,输液管接通输入导管8,输液瓶内的液体则可由创面引流装置产生的负压被动吸入腔隙11内。所述胶膜5有一圈围绕海绵敷料4缘周且突向腔隙11内的柔软薄膜边条6,薄膜边条6朝向皮肤的部分也可以设有粘胶,以便与皮肤粘贴,当然也可以不设有粘贴。薄膜边条6可防止腔隙11内的液体或气体流出腔外。图2所示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是将如图1所示仪器的所述引流导管7上设有集液容器17,且在所述集液容器17与所述创面负压吸引器14间的所述引流导管7上依次设有压力感受器16及电磁阀15,所述电磁阀15可以用医用蠕动泵替代。所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还包括一个容纳所述创面负压吸引器14、所述电磁阀15、所述压力感受器16以及向创面输入液体用的蠕动泵19等的主机,所述主机上设有控制面板28,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器28b、调节旋钮28a、控制开关28c,通过导线14a、导线15a、导线16a以及导线19a分别与所述创面负压吸引装置14、所述电磁阀15、所述压力感受器16以及向创面输入液体用的蠕动泵19相连接,分别控制及显示所述相应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可以提供所述创面负压吸引器14的负压预置值以及定时定量控制其运行状态,定时定量控制向创面输入液体用的蠕动泵19的运行状态,即按病情的需要使所述引流装置与所述输入装置自动协调工作。图3所示的装置为本技术的创面包扎封闭装置的另一个结构形式,由一个朝向创面9且底面开放、顶部隆起呈穹窿状结构的透明或半透明球体12构成,所述半球体12壁上分别有输入导管8及引流导管7由腔隙11的腔内通向腔外,所述半球体12壁底边有一圈硅胶边条13,硅胶边条13朝向皮肤10的一面可设有粘胶,用于与皮肤粘贴,当然也可不设有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半球体12通过纱布绷带或透明胶膜与创面固定起来即可。图4所示的促进创面愈合仪器的创面输入装置由连通输入导管8的弹性液袋21及包围弹性液袋21的压力套筒20组成,输入导管8上设有医用蠕动泵19,所述医用蠕动泵19也可用节流阀替代,所述压力套筒20通过导管26与电动压缩泵24相通,所述导管26上可设有电磁阀23,电动压缩泵24可向压力套筒20内施加压力,由此可将所述弹性液袋21内的液体输入所述腔隙11内。权利要求1.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其特征在于该仪器由创面引流装置(2)、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以及创面输入装置(3)构成,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是通过医用且可以防止液体渗漏的材料(5)将所述创面包扎封闭起来的装置,所述创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仪器,其特征在于:该仪器由创面引流装置(2)、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以及创面输入装置(3)构成,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是通过医用且可以防止液体渗漏的材料(5)将所述创面包扎封闭起来的装置,所述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与创面之间形成腔隙(11),所述创面包扎封闭装置(1)内有输入导管(8)及引流导管(7),分别将所述创面输入装置(3)及所述创面引流装置(2)与所述腔隙(1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宪委
申请(专利权)人:姜宪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