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卫东专利>正文

留置式心包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79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留置式心包穿刺针,属于心包积液抽取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由套管穿刺针和硅胶管组成,其特征在于硅胶管设置在套管穿刺针内,硅胶管的外径与套管穿刺针的内径相适应,在硅胶管前端外壁上设有环行凹槽,环行凹槽内设有气囊环,硅胶管后端口内设有密封塞;在硅胶管管壁内设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前端与气囊环相通,后端连接着带有密封塞的充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套管穿刺针引导将硅胶管头部留置在心包内抽液,不会刺伤心肌,使用安全,一次穿刺成功后可多次抽液,减少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心包积液抽取医疗器具,可广泛用于临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心包积液抽取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留置式心包穿刺针
技术介绍
心包积液是急性心包炎的临床症状,浆液纤维蛋白性渗液量可在100ml----3000ml,渗液存在时间一般在2-3周,长者可达数月或更久,当心包积液产生急性心包填塞时,临床上应施以心包穿刺术,抽出液体,解出压迫。现有技术的心包穿刺针主要包括穿刺针和引流胶管,引流胶管连接在穿刺针的针座上,在B超的引导下刺向心包,这种结构的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当穿刺针刺入心包后,稍有不慎,针尖就会刺伤心肌,致使心肌损伤,发生意外;在抽液过程中,心脏不断跳动,心肌可能触到针尖,也可造成心肌损伤,甚至可能引起心脏骤停,使用不安全;随着心包内积液的减少,穿刺针极易脱出,难以将积液抽净;心包积液抽完一次后,其积液往往很快产生,重复抽液时,需重复操作上述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还给患者带来多次穿刺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不易伤及心肌,可持续抽液的留置式心包穿刺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留置式心包穿刺针由套管穿刺针和硅胶管组成,硅胶管设置在套管穿刺针内,硅胶管的外径与套管穿刺针的内径相适应,在硅胶管前端外壁上设有环行凹槽,环行凹槽内设有气囊环,硅胶管后端口内设有密封塞;在硅胶管管壁内设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前端与气囊环相通,后端连接着带有密封塞的充气管。使用时,将硅胶管插入套管穿刺针内,其硅胶管的前端不露出套管穿刺针,术前准备和穿刺点的选择与传统方法相同,待穿刺点麻醉后,将皮肤切开大约2mm的切口,在B超的引导下,将套管穿刺针缓缓刺入心包,因为B超能清晰的显示出不锈钢套管穿刺针刺入的准确位置,然后再向前插入硅胶管,使硅胶管前端的气囊环露出套管穿刺针,再用注射器针筒从充气管的后端向气囊环内充气,当气囊环膨胀后,用密封塞将充气管后端密封,缓缓抽出穿刺针,使硅胶管前端留置在心包腔内,再从硅胶管后端口插入注射器针筒进行抽液即可。本技术的优点:采用套管穿刺针引导将硅胶管头部留置在心包内抽液,不会刺伤心肌,使用安全,一次穿刺成功后可多次抽液,减少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心包积液抽取医疗器具,可广泛用于临床。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2为附图1中硅胶管的A---A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该留置式心包穿刺针由套管穿刺针1和硅胶管2组成,硅胶管2设置在套管穿刺针1内,硅胶管2的外径与套管穿刺针1的内径相适应,在硅胶管2前端外壁上设有环行凹槽,环行凹槽内设有气囊环3,硅胶管2后端口内设有密封塞4;在硅胶管2管壁内设有充气通道5,充气通道5前端与气囊环3相通,后端连接着带有密封塞4′的充气管6。套管穿刺针1用不锈钢管制作,其外径为3mm;气囊环3离硅胶管1前端的距离为2---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留置式心包穿刺针,由套管穿刺针(1)和硅胶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硅胶管(2)设置在套管穿刺针(1)内,硅胶管(2)的外径与套管穿刺针(1)的内径相适应,在硅胶管(2)前端外壁上设有环行凹槽,环行凹槽内设有气囊环(3),硅胶管(2)后端口内设有密封塞(4);在硅胶管(2)管壁内设有充气通道(5),充气通道(5)前端与气囊环(3)相通,后端连接着带有密封塞(4′)的充气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式心包穿刺针,由套管穿刺针(1)和硅胶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硅胶管(2)设置在套管穿刺针(1)内,硅胶管(2)的外径与套管穿刺针(1)的内径相适应,在硅胶管(2)前端外壁上设有环行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卫东王春霞丁怀然
申请(专利权)人:孙卫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