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学斌专利>正文

可固定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69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急救用的带固定装置的气管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固定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前端的充气套囊以及与充气套囊连接的充气管组成,所述气管导管的中上段附设有固定胶带,胶带下端固定于导管中段,其余部分粘附于导管上部;固定胶带为圆管状胶带,其管壁纵向制有便于撕裂的撕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导管本身增加了固定胶带,气管插管后可立即撕开固定,使气管导管可以较为方便的被固定,简单实用,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可广泛用于医院急诊科、呼吸科、麻醉科、ICU及院前急救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固定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急救用的带固定装置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现代临床医疗上,一般情况下,在气管插管后,需将气管导管加以固定,而现有技术的气管导管本身均不带固定装置,多数采用胶布固定,或者采用外加固定装置的办法实现。在采用胶布固定时是用胶布缠绕导管后固定于病人的面颊,以防止气管导管松动。但通常因胶布大小、长短、质量,以及助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导致气管导管固定时间延迟、固定不牢固且不规范,而外加固定装置则制作技术难度高,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了附带固定装置的可固定气管导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管导管固定不方便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固定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前端的充气套囊以及与充气套囊连接的充气管组成,所述气管导管的中上段附设有固定胶带。本技术的胶带下端固定于导管中段,其余部分粘附于导管上部。-->本技术的固定胶带为圆管状胶带,其管壁纵向制有便于撕裂的撕痕。本技术的圆管状胶带上端设有左、右撕拉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导管本身增加了固定胶带,气管插管后可立即撕开固定,使气管导管可以较为方便的被固定,简单实用,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可广泛用于医院急诊科、呼吸科、麻醉科、ICU及院前急救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圆管状胶带沿其管壁纵向撕裂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圆的管状胶带分成左、右二条于折转处缠绕导管半周,将胶带分别固定于病人两侧面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可固定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4、气管导管4前端的充气套囊3以及与充气套囊3连接的充气管2组成,所述气管导管4的中上段附设有固定胶带1,胶带1下端固定于导管4中段,其余部分粘附于导管4上部。固定胶带1为圆管状胶带,其管壁纵向制有便于撕裂的撕痕,圆管状胶带1上端设有左、右撕拉头5。胶带1由壁薄透明、粘附力强、不损伤皮肤且撕开时不会残留物质于导管4的材料做成。未使用时,胶带1成管状包住导管4连成一-->体,留有撕痕。胶带下端牢固固定于导管中上段,其余部分粘附于导管上部。如图3,实施气管插管后,胶带1沿撕痕从气管导管上端撕开,成左、右二条,至病人口或鼻腔处。再从此处折转胶带,缠绕导管半周,将胶带分别固定于病人两侧面颊,实施固定。当然,胶带可采用透明胶布替代,但只要气管导管是带固定胶布,采用附着于气管导管的胶布或胶带做固定装置,都可以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固定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4)、气管导管(4)前端的充气套囊(3)以及与充气套囊(3)连接的充气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4)的中上段附设有固定胶带(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4)、气管导管(4)前端的充气套囊(3)以及与充气套囊(3)连接的充气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4)的中上段附设有固定胶带(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1)下端固定于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罗学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