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气装置、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及具有集气装置的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55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及具有集气装置的空调器。该集气装置包括总集气管和多根集气支管,多根集气支管包括:第一集气支管,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对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集气装置,通过将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进行对接从而使第一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连通,减少了在总集气管上钻孔并焊接集气支管的数量,同时,减少了使用封帽对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进行封口的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管制作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气装置、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及具有集气装置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柜机生产过程中,其集气管末端需要使用封帽进行管端封口以实现管路系统的密封,同时在集气管的管体上多点钻孔并翻边,从而与集气管支管焊接实现集气的作用。然而,现有的集气管制作工序麻烦,尤其在焊接工序容易出现焊漏、虚焊、焊堵等焊接缺陷,增加了空调整机系统漏堵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气装置、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及具有集气装置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管制作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包括总集气管和多根集气支管,多根集气支管包括:第一集气支管,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对接。进一步地,第一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的口径与第一集气支管的管径相匹配。进一步地,总集气管包括主体段和设置在主体段末端的缩口段,末端端口位于缩口段的远离主体段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焊接。进一步地,多根集气支管还包括第二集气支管,第二集气支管连接在总集气管的管壁上并与总集气管连通。进一步地,总集气管的管壁上具有向其外侧延伸的连接部,第二集气支管的一端与连接部焊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集气装置,该集气装置为上述内容的集气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按照第一预设管径对总集气管进行加工;将加工成型的总集气管的一端按照预设旋压量进行旋压以形成具有第二预设管径的第一集气支管。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总集气管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将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与连接部焊接并使第二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按照第一预设管径对总集气管进行加工;将加工成型的总集气管的末端按照预设旋压量进行旋压以形成与具有第二预设管径的第一集气支管的管径相匹配的末端端口;将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焊接以使第一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总集气管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将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与连接部焊接以使第二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连通。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集气装置,通过将第一集气支管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进行对接从而使第一集气支管与总集气管连通,减少了在总集气管上钻孔并焊接集气支管的数量,同时,减少了使用封帽对总集气管的末端端口进行封口的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管制作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集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集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三种集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总集气管;20、集气支管;21、第一集气支管;22、第二集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
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气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总集气管10和多根集气支管20,多根集气支管20包括:第一集气支管21,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对接。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集气装置,通过将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进行对接从而使第一集气支管21与总集气管10连通,减少了在总集气管10上钻孔并焊接集气支管20的数量,同时,减少了使用封帽对总集气管10末端端口进行封口的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管制作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为了减少焊接工序,提高集气装置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第一集气支管21与总集气管10一体成型。具体地,首先按照预设的管径加工好总集气管10,选取总集气管10一端的预设长度作为旋压段,通过旋压设备对总集气管10一端进行旋压直接形成管径较小的第一集气支管21。然后在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朝向外侧延伸,其余的集气支管20,即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22与连接部焊接使第二集气支管22与总集气管10连通。该制作工序利用总集气管10的一端直接旋压形成一根集气支管20,减少了焊接工序,能够有效提高集气装置的密封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也可以单独加工第一集气支管21,并使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的口径与第一集气支管21的管径相匹配。总集气管10包括主体段和设置在主体段末端的缩口段,末端端口位于缩口段的远离主体段的一端,将单独加工好的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焊接相连通。然后在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其余的集气支管20,即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22与连接部焊接使第二集气支管22与总集气管10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集气装置,该集气装置为上述实施例的集气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集气装置的空调器,减少了在总集气管10上钻孔并焊接集气支管20的数量,同时,减少了使用封帽对总集气管10末端端口进行封口的工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管制作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2:按照第一预设管径对总集气管10进行加工;S104:将加工成型的总集气管10的一端按照预设旋压量进行旋压以形成具有第二预设管径的第一集气支管21。可选地,在加工好第一集气支管21之后,还包括:S106:在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将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22与连接部焊接并使第二集气支管22与总集气管10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气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2:按照第一预设管径对总集气管10进行加工;S204:将加工成型的总集气管10的末端按照预设旋压量进行旋压以形成与具有第二预设管径的第一集气支管21的管径相匹配的末端端口;S206:将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焊接以使第一集气支管21与总集气管10连通。可选地,在焊接好第一集气支管21之后,还包括:S208:在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钻孔并翻边以形成连接部,将预先加工成型的第二集气支管22与连接部焊接以使第二集气支管22与总集气管10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气管的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气装置,包括总集气管(10)和多根集气支管(20),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集气支管(20)包括:第一集气支管(21),所述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气装置,包括总集气管(10)和多根集气支管(20),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集气支管(20)包括:第一集气支管(21),所述第一集气支管(2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总集气管(10)的末端端口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气支管(21)与所述总集气管(10)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集气管(10)的所述末端端口的口径与所述第一集气支管(21)的管径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集气管(10)包括主体段和设置在所述主体段末端的缩口段,所述末端端口位于所述缩口段的远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气支管(21)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总集气管(10)的所述末端端口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集气支管(20)还包括第二集气支管(22),所述第二集气支管(22)连接在所述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并与所述总集气管(10)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集气管(10)的管壁上具有向其外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第二集气支管(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焊接。8.一种空调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于思贺刘大永冯晓堤李飞王宏建朱家领孙贤初张阔郭业涛尹亮亮唐祥玉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