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希明专利>正文

一种防烧伤拔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39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烧伤拔火罐,有上下两个罐口,其中上罐口(6)配有封盖(3),盖内有橡胶密封垫(4),在罐体(1)内壁的中间部位置有隔火网(2)。该拔火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烧伤皮肤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涉及物理疗法的器械,特别是一种医用防烧伤拔火罐。二、
技术介绍
我国民间有一种延续了几百年的拔火罐疗法,即利用在罐内点火产生的负压作用于人体局部皮肤,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以此达到治疗或减轻某些疾病症状的效果。传统的拔火罐是一个只有一个罐口的玻璃罐。使用时,先将一易燃物(如小块纸张或酒精棉球)点燃,从罐口投入罐内,随即使罐体翻转,罐口向下,对准人体部位将罐口扣在该部位的皮肤上。这种拔火罐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在使用时因火焰和燃烧物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及罐口温度较高,如操作不当很容易烧伤人体皮肤,尤其对一些缺乏使用经验的人更甚。为克服传统拔火罐的这一缺点,近几年来出现了不用火的机械抽气式拔罐,但某些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强的人对此拔罐的驱寒作用持有不同看法,总认为火能驱寒,用火的拔火罐比不用火的拔罐驱寒效果要好。故抽气式拔罐目前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拔火罐,尤其在一些中医诊所和洗浴场所,大多数仍使用拔火罐而不使用抽气式拔罐。为此,设计一种既用火而又克服上述缺点的拔火罐是目前所需要的。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烧伤拔火罐。本技术提供的防烧伤拔火罐有上罐口和下罐口两个罐口;其中上罐口配有封盖,盖内有橡胶密封垫;在罐体内壁的中间部位置有隔火网。本技术防烧伤拔火罐的使用方法是:先将拔火罐封盖从上罐口取下,罐口朝上,点燃易燃物后从上罐口投入罐内,稍刻扣上封盖,同时将下罐口扣在人体皮肤上。罐内产生的负压使罐体紧紧地吸在人体皮肤上。-->本技术拔火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受有无使用经验的限制,人人都容易操作。由于燃烧物在罐的上部燃烧,燃烧物和火焰自始至终被隔火网隔离在罐的上部,不接触人体皮肤,且与皮肤接触的下罐口温度低于体温(一般不超过30℃),故可完全克服上述传统拔火罐易烧伤皮肤的缺点。四、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本技术防烧伤拔火罐的罐体1由透明玻璃制成壶形,上下通透,有两个罐口;其中上罐口6有与之相匹配的封盖3,盖内有密封橡胶垫4,为避免橡胶垫直接与火焰接触,可在橡胶垫内侧粘覆一直径小于上罐口口径的隔热片5(用耐热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做);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下罐口7的口径可根据需要设计;在罐体内壁中间偏下部位设凹槽,沿该凹槽放置由圆形钢丝网制成的隔火网2。本技术防烧伤拔火罐可根据人体胖瘦和用于人体不同部位制成大小不同规格,供使用者选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烧伤拔火罐,其特征是:有上罐口(6)和下罐口(7);其中上罐口(6)配有封盖(3),盖内有橡胶密封垫(4);在罐体(1)内壁的中间部位置有隔火网(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烧伤拔火罐,其特征是:有上罐口(6)和下罐口(7);其中上罐口(6)配有封盖(3),盖内有橡胶密封垫(4);在罐体(1)内壁的中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希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