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含藻水过程中的膜污染振动控制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控制膜污染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规模的蓝藻水华污染事件给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负面影响和社会震荡。低压膜分离技术(微滤膜、超滤膜)作为一种物理分离过程,对细菌、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等具有十分高效的截留作用,是保证水体微生物安全性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将其应用到含藻水处理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重要意义。但是膜污染问题依然是膜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瓶颈。目前延缓膜污染的方式主要包括原水预处理和膜反应器运行参数的调整以及改变原水的性质。在膜过滤过程中,原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会吸附或沉积在膜表面或膜孔内,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为延缓产水量与分离特性大幅度降低的现象出现,增大膜表面剪切力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针对含有高浓度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溶液。作为增大膜表面剪切力的最常见方法,曝气可以增强液体流动的湍流程度,在膜表面产生水力剪切力,使得悬浮杂质和污泥难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式低压膜处理含藻水过程中的膜污染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原水箱(1)、蠕动泵(2)、压力传感器(3)、卷式膜组件反应器(4)、传动轴(5)、齿轮(6)、振动驱动器(7)、第一电导率传感器(8‑1)、第二电导率传感器(8‑2)、第一转子流量计(9‑1)、第二转子流量计(9‑2)、pH计(10)、回流管(11)、进水管(12)、浓缩液出水管(13)、滤后水出水管(14)、浓缩液取样口(15)、滤后水取样口(16)、第一出水调节阀(17‑1)、第二出水调节阀(17‑2)、排水口(18)、温度控制器(19)、搅拌器(20)、第一进水调节阀(21)、第二进水调节阀(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式低压膜处理含藻水过程中的膜污染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原
水箱(1)、蠕动泵(2)、压力传感器(3)、卷式膜组件反应器(4)、传动轴(5)、齿轮(6)、振动驱
动器(7)、第一电导率传感器(8-1)、第二电导率传感器(8-2)、第一转子流量计(9-1)、第二
转子流量计(9-2)、pH计(10)、回流管(11)、进水管(12)、浓缩液出水管(13)、滤后水出水管
(14)、浓缩液取样口(15)、滤后水取样口(16)、第一出水调节阀(17-1)、第二出水调节阀
(17-2)、排水口(18)、温度控制器(19)、搅拌器(20)、第一进水调节阀(21)、第二进水调节阀
(22)、回流水调节阀(23)和传动机构(24)组成;所述的传动轴(5)的一端与卷式膜组件反应
器(4)同轴固定连接,传动轴(5)的另一端与齿轮(6)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振动驱动器(7)
与齿轮(6)之间通过传动机构(24)传动,所述的原水箱(1)的出水口与蠕动泵(2)的进水口
相连,蠕动泵(2)的出水口与卷式膜组件反应器(4)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12)相连,所
述的进水管(12)上设置有第一进水调节阀(21)和第二进水调节阀(22),所述的回流管(11)
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进水调节阀(21)和第二进水调节阀(22)之间,回流管(11)的另一端与原
水箱(1)相连,所述的回流管(11)上设置有回流水调节阀(23),所述的浓缩液出水管(13)的
进水口与卷式膜组件反应器(4)出水口相连,浓缩液出水管(13)的出水口与原水箱(1)相
连,浓缩液出水管(13)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出水调节阀(17-1)、第一电导率传感
器(8-1)和第一转子流量计(9-1),第一出水调节阀(17-1)和第一电导率传感器(8-1)之间
设置有浓缩液取样口(15);所述的滤后水出水管(14)的进水口与卷式膜组件反应器(4)出
水口相连,所述的滤后水出水管(14)的出水口与原水箱(1)相连,滤后水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