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健华专利>正文

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87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它包括具有空腔的瓶体、瓶盖和设置在瓶盖上与空腔相通的第一接柱和第二接柱,空腔由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积液腔、水封腔和调压腔,调压腔内设置有调压管,水封腔与积液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瓶体与瓶盖为一体设置,瓶盖上开有位于调压腔正上方的第一加液口和位于水封腔正上方的第二加液口,瓶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加液口的第一密封盖和用于密封第二加液口的第二密封盖。由于省去了连接在积液腔与水封腔外部的连通管,大大降低了连通管接口处漏气以及密封瓶盖漏气的风险,且避免了由于各种导管连接较多而容易发生接错管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为安全和简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瓶,尤其涉及一种胸腔手术医疗用的三腔型引流瓶。
技术介绍
人体的胸腔是一个密闭腔,常规情况下正常人的胸腔气压低于大气压6~10厘米水柱,以利于人吸气时肺部易于张开,能够本能地收缩呼吸。在临床中对于实行了胸心外科手术和胸部外伤救治的病人,由于胸腔打开缝合后,胸腔内负压消失,需要排除胸腔中的积血积液以及部分空气,以恢复胸腔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的原有状态,就必须使用胸腔引流瓶,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至瓶体内。现有技术中,胸腔引流瓶按结构型式分为三腔型和两腔型两种基本类型。三腔型引流瓶主要适用于自然引流、以水位调压的引流或采用其他形式调压的吸引引流。它通常包括三个瓶腔,分别为积液腔、水封腔和调压腔,一引流管,一端接在人体的胸腹腔,另一端接在积液腔的接柱上;一连通管,一端连接在积液腔的接柱上,另一端连接在水封腔的接柱上;一吸引管,一端连接在调压腔的接柱上,另一端接在吸引器上。由于这种结构外接的连接管较多,结构复杂,在临床操作中存在连通管接口处漏气以及连通管所在的密封瓶盖容易漏气的隐患,且由于导管连接较多而容易接错管,使用中具有较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此引流瓶密封性好且使用简便。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它包括具有空腔的瓶体、瓶盖和设置在所述的瓶盖上与所述的空腔相通的多个接柱,所述的空腔由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积液腔、水封腔和调压腔,所述的调压腔内设置有调压管,所述的水封腔与所述的积液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瓶体与瓶盖为一体设置,所述的瓶盖上开有位于所述的调压腔正上方的第一加液口和位于所述的水封腔正上方的第二加液口,所述的瓶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一加液口的第一密封盖和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二加液口-->的第二密封盖,所述的接柱包括第一接柱和第二接柱,所述的第一接柱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密封盖上并与所述的调压腔相通,所述的第二接柱与所述的积液腔相通。所述的水封腔内还设置有下管口与所述的水封腔相通的水封管,所述的单向阀位于所述的水封管内。所述的瓶体为椭圆柱体。所述的积液腔由隔板分隔为第一积液腔和第二积液腔。所述的第一密封盖与第二密封盖分别与所述的瓶体卡口连接。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省去了连接在积液腔与水封腔之间的外接连通管,而采用一体式的密封盖与瓶体紧密的密封,大大降低了外接连通管的接口处漏气以及密封瓶盖漏气的风险,使用时只需将吸引管与调压腔上的第一接柱相连接,将引流管与积液腔上的第二接柱相连接,避免了由于导管联接太多而接错管的现象,提高了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2为附图1中A-A方向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1、瓶体;2、空腔;3、接柱;4、隔板;6、隔板;7、调压腔;8、水封腔;9、积液腔;10、第一接柱;11、第二接柱;12、第一加液口;13、第二加液口;14、第一密封盖;15、第二密封盖;16、水封管;17、隔板;18、第一积液腔;19、第二积液腔;20、单向阀;21、调压管;22、瓶盖。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3所示,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它包括具有空腔2的瓶体1、瓶盖22和设置在所述的瓶盖22上与所述的空腔2相通的多个接柱3,所述的空腔2由隔板4,6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积液腔9、水封腔8和调压腔7,所述的调压腔7内设置有调压管21,所述的水封腔8与所述的积液腔9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所述的瓶体1与瓶盖22为一体焊接结构,保证了引流瓶的瓶体具有较好的密闭性能。所述的瓶盖22上开有位于所述的调压腔7正上方的第一加液口12和位于所述的水封腔8正上方的第二加液口13,用于当水封腔8和调压腔7内的水位降低时补充溶液。所述的瓶盖22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一加液口12的第一密封盖14和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二加液口13的第二密封盖15,所述的接柱3包括第一接柱10和第二接柱11,所述的第一接柱10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密封盖14上并与所述的调压腔7相通,所述的第二接柱11与所述的积液腔9相通。在临床使用时,引流管的一端接在人体的胸腹腔,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接柱11上,第二接柱11的下端对准积液腔9;吸引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接柱10上,第一接柱10的下端对准调压腔7,吸引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连接。由于省去了连接在积液腔9与水封腔8之间的外接连通管,而采用一体式的密封盖与瓶体1紧密的密封,大大降低了外接连通管的接口处漏气以及密封瓶盖漏气的风险,使用时只需将吸引管与调压腔7上的第一接柱10相连接,将引流管与积液腔9上的第二接柱11相连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操作简便,且避免了由于导管联接太多而接错管的现象,提高了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所述的水封腔8内还设置有下管口与所述的水封腔8相通的水封管16,所述的单向阀20位于所述的水封管16内,防止了气液体在负压不足时由水封腔8进入积液腔9。所述的瓶体1为椭圆柱体。所述的积液腔9由隔板17分隔为第一积液腔18和第二积液腔19。当患者积液装满第二积液腔19时,可装入第一积液腔18。所述的第一密封盖14与第二密封盖15分别与所述的瓶体1卡口连接,能够更好地实现第一密封盖14、第二密封盖15与瓶体1之间的密封。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它包括具有空腔(2)的瓶体(1)、瓶盖(22)和设置在所述的瓶盖(22)上与所述的空腔(2)相通的多个接柱(3),所述的空腔(2)由隔板(4,6)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积液腔(9)、水封腔(8)和调压腔(7),所述的调压腔(7)内设置有调压管(21),所述的水封腔(8)与所述的积液腔(9)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1)与瓶盖(22)为一体设置,所述的瓶盖(22)上开有位于所述的调压腔(7)正上方的第一加液口(12)和位于所述的水封腔(8)正上方的第二加液口(13),所述的瓶盖(22)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一加液口(12)的第一密封盖(14)和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二加液口(13)的第二密封盖(15),所述的接柱(3)包括第一接柱(10)和第二接柱(11),所述的第一接柱(10)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密封盖(14)上并与所述的调压腔(7)相通,所述的第二接柱(11)与所述的积液腔(9)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防倒吸一体式引流瓶,它包括具有空腔(2)的瓶体(1)、瓶盖(22)和设置在所述的瓶盖(22)上与所述的空腔(2)相通的多个接柱(3),所述的空腔(2)由隔板(4,6)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积液腔(9)、水封腔(8)和调压腔(7),所述的调压腔(7)内设置有调压管(21),所述的水封腔(8)与所述的积液腔(9)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1)与瓶盖(22)为一体设置,所述的瓶盖(22)上开有位于所述的调压腔(7)正上方的第一加液口(12)和位于所述的水封腔(8)正上方的第二加液口(13),所述的瓶盖(22)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一加液口(12)的第一密封盖(14)和用于密封所述的第二加液口(13)的第二密封盖(15),所述的接柱(3)包括第一接柱(10)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涛汤健华姚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汤健华马海涛姚荣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