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蓉娥专利>正文

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57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针筒,具有一筒体,一容置孔,一通针孔,一弹抵部,一按压区,以及一卡止部;    一弹性件,是可弹性压缩变形及回复,具有一本体,一第一抵部形成于其本体一端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弹抵部,以及一第二抵部形成于该本体另一端;    一针头组,具有一本体可活动容置于该针筒的容置孔,其外部形成有一弹抵部供抵设于该弹性件的第二抵部,一针头插设于其前端,一容室相通该针头;    一卡释件,是接设于该针头组,该卡释件具有一受压部位于该针筒的按压区位置,一卡止部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卡止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
本技术是与医疗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
技术介绍
按,现有的静脉留置针用的插设针组,一般的产品其针头并无法回缩,用完即将整个插设针组丢弃,或者使用一护盖加以套合其针头,使用上仍非常容易造成使用者被针头扎伤的危险。因此,市面上即推出了各种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组,然而有些设计,其针头仍必须以手握持针头取下,因此操作上仍有不便,而且手指可能受到针头的扎伤,或者手指容易沾到血液等,此为其主要缺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监于上述的缺点,创作人即苦心研究而得本技术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可提供针头回缩而不会有扎伤之虞。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操作针头回缩的方式简便而快速。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包含有一针筒具有一筒体,一容置孔,一通针孔,一弹抵部,一按压区,以及一卡止部;一弹性件是可弹性压缩变形及回复,具有一本体,一第一抵部形成于其本体一端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弹抵部,以及一第二抵部形成于该本体另一端;一针头组具有一本体可活动容置于该针筒的容置孔,其外部形成有一弹抵部供抵设于该弹性件的第二抵部,一针头插设于其前端,一容室相通该针头;一卡释件是可接设于该针头组,具有一受压部位于该针筒的按压区位置,一卡止部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卡止部;以手指按压该针筒的按压区是可压抵该卡释件的受压部,使该卡释件的卡止部离开该针筒的卡止部,该针头组即受该弹性件弹顶回缩至针筒的容置孔。其中该针筒是由一第一筒以及一第二筒组合而成。其中该弹性件是为一压缩弹簧。其中该针筒的按压区是形成有一按压逃孔。其中该针筒的按压区是设有一按压件供手指按压时可压抵该卡释件的受压部。其中该针筒按压区的按压件是为一弹性薄膜。其中该卡释件是与该针头组接合为一体的。其中该针头组还具有一塞设部,该卡释件是具有一塞接部供塞设固定于该针头组的塞设部。其中该卡释件控制件还具有一定位头供定位于该针筒的容置孔。其还包含有一保护盖可活动地盖设于该针筒的按压区。附图说明为使更了解本技术的特点及所达成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本技术与一留置针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与一留置针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分解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显示其按压操作的状态。图8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显示其针头组回弹的状态。图9是本技术针筒的按压件另一结构图。图10是图9的一按压操作状态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2是概同于图11的一按压操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是配合插设于一留置针8用以插设入人体的静脉用。其中,该留置针8包含有一本体81,一软针83,一插针孔85,以及一插管部87。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该安全针组包含有:一针筒1,其是由一第一筒10以及一第二筒20组合而成,其中:该第一筒10具有一筒体11,一接筒部12,一卡接部1-->3,一容置孔14,一通针孔15,一弹抵部16,一按压区17,一卡止部18形成于预定位置,以及一按压逃孔19开设于该按压区17。该第二筒20亦具有一筒体21,一接筒部22供套接于该第一筒10的接筒部12,一卡接部23供卡合于该第一筒10的卡接部13,一容置孔24形成于其筒体21与接筒部22内部而可与该第一筒10的容置孔14相通共同形成一容置孔。一弹性件30,于本实施例是为一压缩弹簧,是可弹性压缩变形及回复,具有一本体31,一通道32由轴向形成于中心,一第一抵部33形成于其本体31一端供抵设于该针筒1第一筒10的弹抵部16,以及一第二抵部34形成于该本体31另一端。一针头组40,具有一本体41可活动容置于该针筒1的容置孔14、24,其外部形成有一弹抵部42供抵设于该弹性件30的第二抵部34,一针头43插设于其前端,一容室44通至该针头43,一塞设部45相通该容室44并以一栓体46封设。一卡释件50,具有一接设部51于本实施例是一体接设于该本体41,一受压部52位于该针筒1第一筒10的按压逃孔19位置,一卡止部58形成于该受压部52一端供抵设于该针筒1的卡止部18。本实施例的操作及作动情形,兹说明如下:再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是先将该弹性件30装设于该第一筒10的容置孔14,并使该弹性件30的第一抵部33抵设于该第一筒10的弹抵部16;接着将该针头组40以其针头43端插设入该第一筒10的容置孔14,使该针头-->组40的弹抵部42压抵该弹性件30的第二抵部34而受弹力顶抵;该卡释件50的卡止部58是抵止于该针筒1的卡止部18而使针头组40不会向后退,此即为其组合的状态。使用时,如图1及图2所示,即是将该针头组40以其针头43插设于该留置针8的软针83内孔,即可提供将该留置针8的软针83插设入血管之用。若可目视到血液流至该针头组40的容室44,即可确认该静脉留置针8及针头组40的针头43已经插设入血管;此时,即可按压住该留置针8的软针83部位而将该针头组40抽出,再将该留置针8的插针孔85塞设一塞件,并将该留置针8以胶带黏设于皮肤。如图7及图8所示,本技术安全针组使用完后,可将该针头组40回缩至该针筒1内,以达到安全的目的,其操作方法及作动过程非常简易,兹说明如下:即,以手指按压该卡释件50的受压部52,使其卡止部58脱离该针筒1的卡止部18,该针头组40同时即受该弹性件30的弹力顶抵而向后,因此将该针头组40弹抵回缩至该针筒1的容置孔14、24内,而不会再使针头组40的针头43露出。由本实施例即可得知,本技术是极为方便操作,而可快速确实地将该针头组回缩,而且其结构简易,可达成本技术的各创作目的及功效。本技术中的各构件,除了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的外,尚可以其它多种变化应用;兹各举例说明如下:本技术该针筒是亦可将该第一筒及第二筒其亦可为塑胶射出一体成形;或可再于该针筒的尾端形成有一开口,可供装设-->及其他器材的插设,并于其内缘形成有一卡设缘以卡止针头组防止落出。或者,如图9及图10所示,本技术该针筒1的按压区是更具有一按压件19A于本实施例是为一弹性薄膜,其亦可供弹性变形压抵及回复形状。又,针筒与针头组二者间可设有滑槽及滑轨相互配合(图未示),使二者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其同样包含有一第一筒10A、一第二筒20A、一弹性件30、一针头组40A,以及一卡释件50A。其中的不同点在于:该第一筒10A同样具有一按压件19B但是为一按压弹片设于该按压区可弹性变形地受按压。该卡释件50A是与该针头组40A可组合分离的,具有一塞接部53A可塞设于该针头组40A的塞设部,以及一定位头55A可定位于该针筒的容置孔,一受压部52A可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针筒,具有一筒体,一容置孔,一通针孔,一弹抵部,一按压区,以及一卡止部;一弹性件,是可弹性压缩变形及回复,具有一本体,一第一抵部形成于其本体一端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弹抵部,以及一第二抵部形成于该本体另一端;一针头组,具有一本体可活动容置于该针筒的容置孔,其外部形成有一弹抵部供抵设于该弹性件的第二抵部,一针头插设于其前端,一容室相通该针头;一卡释件,是接设于该针头组,该卡释件具有一受压部位于该针筒的按压区位置,一卡止部供抵设于该针筒的卡止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针筒是由一第一筒以及一第二筒组合而成。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件是为一压缩弹簧。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插设用安全针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蓉娥
申请(专利权)人:刘蓉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