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麻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8169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动物麻醉系统,其包括压缩机、麻醉气产生装置及麻醉平台。压缩机具有第一出气端及第一入气端。麻醉气产生装置具第二出气端及第二入气端;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端连接至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入气端,以供应气体从而产生麻醉气体。麻醉平台包含承载板、麻醉面罩及第一麻醉室。麻醉面罩设置于小动物的面部;麻醉面罩连接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出气端,以利用麻醉气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麻醉气对小动物进行麻醉。第一麻醉室设置于承载板;第一麻醉室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气端,以回收麻醉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此可避免麻醉气外漏并适当回收麻醉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动物麻醉系统,其包括压缩机、麻醉气产生装置及麻醉平台。压缩机具有第一出气端及第一入气端。麻醉气产生装置具第二出气端及第二入气端;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端连接至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入气端,以供应气体从而产生麻醉气体。麻醉平台包含承载板、麻醉面罩及第一麻醉室。麻醉面罩设置于小动物的面部;麻醉面罩连接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出气端,以利用麻醉气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麻醉气对小动物进行麻醉。第一麻醉室设置于承载板;第一麻醉室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气端,以回收麻醉气。本技术由此可避免麻醉气外漏并适当回收麻醉气。【专利说明】小动物麻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麻醉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麻醉小动物的小动物麻醉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生物医药、临床试验研究和教学实验中,已经广泛使用实验小动物,如老鼠等的麻醉技术。小动物的麻醉不仅是为了减少动物疼痛、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同时能确保动物手术和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在现有技术中,麻醉实验小动物通常会使用气体吸入麻醉技术,而其已被普遍的运用。现有的气体吸入麻醉技术中,其须适当的稀释麻醉气,以避免在麻醉的过程中,使麻醉气影响作业人员的问题。现行中,大多使用活性炭等方式稀释麻醉气,然而此方式存有不能有效利用麻醉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小动物麻醉系统,以解决现有所待改善的问题,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小动物麻醉系统,其包含压缩机、麻醉气产生装置及麻醉平台。压缩机配置以产生气体,其具有第一出气端及第一入气端。麻醉气产生装置配置以产生麻醉气体,其具第二出气端及第二入气端;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端通过第一供气管路连接至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入气端,以供应气体至麻醉气产生装置而产生麻醉气。麻醉平台包含承载板、麻醉面罩及第一麻醉室。麻醉面罩为罩体结构,以设置于小动物的面部,麻醉面罩通过第二供气管路连接麻醉气产生装置的第二出气端。第一麻醉室设置于承载板,第一麻醉室具有开口,第一麻醉室通过回收管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气端。其中,设置有麻醉面罩的小动物设置于第一麻醉室,且第二供气管路穿过开口,以利用麻醉气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麻醉气对小动物进行麻醉。优选地,承载板可设有固定座,麻醉面罩可设有固定头;设置有麻醉面罩的小动物通过固定座磁吸住固定头,以固定小动物。优选地,固定头可设置于麻醉面罩的一侧。优选地,第一麻醉室的开口的边缘可设置有防漏边,以紧密地夹住第二供气管路。优选地,小动物麻醉系统还可包括第二麻醉室,第二供气管路上设有分流单元,第二麻醉室通过第三供气管路连接至分流单元以获得麻醉气。优选地,第一麻醉室可配置以罩住小动物的头部,第二麻醉室可配置以容置整只小动物。优选地,小动物麻醉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其连接麻醉气产生装置,承载板上设有重量感测器,以感测小动物的重量,控制器依据重量调配麻醉气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麻醉气的浓度。优选地,小动物麻醉系统还可包括活性炭装置,活性炭装置设置于第一麻醉室与压缩机的第一入气端之间。承上所述,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的优点:(I)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通过循环式地将麻醉气回收至压缩机,再供应至麻醉气产生装置,由此可有效的地使用麻醉气,并减少麻醉资源的浪费。(2)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通过磁吸式相互固定的固定座及固定头的设置,从而可在灵活固定小动物的条件下,稳固地固定住小动物。(3)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通过第一麻醉室的开口设置有防漏边的方式,可进一步防止麻醉气外漏,以有效地避免影响作业人员,且可增加麻醉气回收的效率。(4)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通过分流单元的设置,以延伸出第二麻醉室而可对小动物进行预麻醉,由此增加了小动物麻醉系统的应用性。(5)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通过重量感测器及控制器的设置,从而在手动调配麻醉气浓度外,也可自动地调配麻醉气浓度,而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框图。图5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小动物麻醉系统10:压缩机H:第一出气端12:第一入气端20:麻醉气产生装置21:第二出气端22:第二入气端30:麻醉平台31:承载板311:固定座312:重量感测器32:麻醉面罩321:固定头33:第一麻醉室331:开口34:第二麻醉室41:第一供气管路42:第二供气管路421:分流单元43:回收管路44:第三供气管路5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更加清楚,将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技术于实际实施上的包含范围,合先叙明。本技术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所附图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技术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技术的范畴。请一并参阅图1、2,其分别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及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小动物麻醉系统I,其应用于对小老鼠等小动物进行气体吸入麻醉式的麻醉,其包含压缩机10、麻醉气产生装置20、麻醉平台30及复数个连接用的管路。其中,连接用的管路,如第一供气管路41、第二供气管路42及回收管路43。进一步来说,压缩机10具有第一出气端11及第一入气端12。麻醉气产生装置20具有第二出气端21及第二入气端22。其中,压缩机10的第一出气端11通过第一供气管路41连接至麻醉气产生装置20的第二入气端22,因此压缩机10产生的气体可被输送至麻醉气产生装置20,以作为麻醉气产生装置20产生麻醉气的用。 再就麻醉平台30与压缩机10及麻醉气产生装置20的连接而言之。麻醉平台30包含承载板31、麻醉面罩32及第一麻醉室33。其中,承载板31用以承载或承放小动物、麻醉面罩32及第一麻醉室33。麻醉面罩32为罩体结构,以设置于小动物的面部。麻醉面罩32通过第二供气管路42连接麻醉气产生装置20的第二出气端21,因此,麻醉气产生装置20产生的麻醉气可被输送至小动物的面部,以使小动物吸入而进行麻醉。第一麻醉室33通过回收管路43连接至压缩机10的第一入气端12,因此可回收由麻醉面罩32溢至第一麻醉室33的麻醉气至压缩机10进行再利用。在实际使用时,设置有麻醉面罩32的小动物可置于承载板31上,而第一麻醉室33再罩设于设置有麻醉面罩32的小动物之外,以防止麻醉气外漏并回收麻醉气。其中,第一麻醉室33具有一开口331,以供第二供气管路42穿过开口331进入第一麻醉室33。值得一提的是,开口 331的边缘可设置防漏边,其可为松紧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动物麻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配置以产生气体,具有第一出气端及第一入气端;麻醉气产生装置,配置以产生麻醉气体,具有第二出气端及第二入气端,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第一供气管路连接至所述麻醉气产生装置的所述第二入气端,以供应气体至所述麻醉气产生装置而产生麻醉气;以及麻醉平台,包括:承载板;麻醉面罩,为罩体结构,以设置于小动物的面部,所述麻醉面罩通过第二供气管路连接所述麻醉气产生装置的所述第二出气端;及第一麻醉室,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麻醉室具有开口,所述第一麻醉室通过回收管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入气端;其中,设置有所述麻醉面罩的小动物设置于所述第一麻醉室,且所述第二供气管路穿过所述开口,以利用所述麻醉气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麻醉气对小动物进行麻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斌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郁品堂中医基金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