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嘉宾专利>正文

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011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安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该安全带挂杆,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一调节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所述第一调节杆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伸出所述第一固定管外的一端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利用第一L型固定板、第二L型固定板和第三L型固定板分别与窗户左右两侧和下侧的墙体贴合固定,即可作为室外作业时安全带的悬挂结构使用,结构简单,使用和拆卸方便,且不破坏墙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施工安全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
技术介绍
目前高处坠落是建筑作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之首。国标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国标GB/T23468-2009《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第4.1.1和4.1.2要求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安全带要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但对于某些高空作业,如在高层楼房尤其是居民楼窗外进行安装、维修小型空调,拆装窗户、拆装窗户防护栏,擦玻璃等这类作业,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可以栓挂安全带的构件或物体。在实际进行这类高处作业时,有的是一名作业人员在窗外高处作业,仅依靠窗内另一人用手拉住窗外作业人员身上系的安全带;有的是作业人员身体完全或部分伸出在窗外,依靠自己一只手拽住窗户,另一只手进行作业。而不设置栓挂安全带的构件或物体的主要原因是,对每一个房间或者每一个窗户而言,其室外作业并不经常进行,如果每个窗户附近安装设置一个固定的构件用于栓挂安全带,使用频率低,不但不经济而且也影响建筑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卡于窗户内墙,且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安全带挂杆,以解决现有楼房尤其是居民楼室外作业安全带无处悬挂固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一调节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所述第一调节杆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伸出所述第一固定管外的一端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通过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上,且所述套管可沿所述第一固定管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管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伸缩。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二固定管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固定管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管内,所述第二调节杆伸出所述第二固定管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L型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管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动所述第二调节杆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伸缩。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L型固定板的连接端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二L型固定板的连接端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L型固定板和第二L型固定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均设有分别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过孔,且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过孔直径分别小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直径,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穿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过孔,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可转动的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内。优选地,所述套管或/和第二调节杆上设有固定环。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伸出端设有手柄。优选地,所述第一L型固定板、第二L型固定板和第三L型固定板与墙体接触的一侧均设有胶垫。(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一调节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所述第一调节杆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伸出所述第一固定管外的一端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利用第一L型固定板、第二L型固定板和第三L型固定板分别与窗户左右两侧和下侧的墙体贴合固定,即可作为室外作业时安全带的悬挂结构使用,结构简单,使用和拆卸方便,且不破坏墙体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中本技术实施例第一L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固定管;2:第一调节杆;21:第一挡块;3:第二固定管;4:第二调节杆;41:第二挡块;5:第一L型固定板;6:第二L型固定板;7:第三L型固定板;8:第一固定罩;9:套管;10:固定环;11:手柄;12:第二固定罩;13: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包括第一固定管1、第一调节杆2和支撑杆,其中,第一调节杆2可伸缩的套设于第一固定管1内,其一端从第一固定管1的一端穿入,另一端伸出第一固定管1外,并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5,第一固定管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7,第一L型固定板5和第三L型固定板7分别卡于窗户两侧的墙体上,并与两侧墙体贴合,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管1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6,第二L型固定板6窗户下侧的墙体上,并与窗户下侧的墙体贴合,第一L型固定板5、第二L型固定板6和第三L型固定板7均于墙体贴合,形成稳定的三点固定结构,在需要室外作业时,只需将该安全带挂杆卡于窗户内侧,安全带悬挂于第一固定管1或者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管(1)、第一调节杆(2)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1)的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7),所述第一调节杆(2)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杆(2)伸出所述第一固定管(1)外的一端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5);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1)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管(1)、第一调节杆(2)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1)
的一端设有第三L型固定板(7),所述第一调节杆(2)可伸缩的套设
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杆(2)伸出所述第一固
定管(1)外的一端设有第一L型固定板(5);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
述第一固定管(1)垂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L型固定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通过套管(9)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
上,且所述套管(9)可沿所述第一固定管(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2)
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管(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动所
述第一调节杆(2)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
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二固定管(3)和第二调节杆(4),
所述第二固定管(3)与所述套管(9)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4)可
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管(3)内,所述第二调节杆(4)伸出所
述第二固定管(3)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L型固定板(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于窗户内墙的可拆卸式安全带挂杆,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管(3)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4)
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管(3)的内螺纹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嘉宾
申请(专利权)人:汪嘉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