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一次性使用婴、幼儿输液器,属于医用注射器具。现有的婴、幼儿输液器,采用的是玻璃瓶器具,因而在输液过程中不仅无法控制进液量和向输液瓶中加入其它药液,而且易发生交叉感染。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进液量可控制、能向输液瓶中加入其它药液、避免交叉感染的一次性使用婴、幼儿输液器。一种由输液瓶11、分别与输液瓶11上、下端相通连接的导管22、10、装置在导管22上的塑排针21、导管4及设在导管4端部的头皮针1以及串接在导管4与导管10之间的三叉滴管7所组成的一次性使用婴、幼儿输液器,现作了改进,在三叉滴管7上的接头9内增设了钢针8,钢针8的上、下端分别与导管10、三叉滴管7相通,在输液瓶11的上端连接有Y三叉12。本技术由于增设了钢针8,可以控制进液量,由于连接有Y三叉12,可以通过Y三叉12向输液瓶11内加入其它药液,因而对同一患儿重复加药而不会产生交叉感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输液瓶11的上、下端分别与Y三叉12、导管22和导管10的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叉滴管7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塑排针20的结构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使用婴、幼儿输液器,由输液瓶(11)、分别与输液瓶(11)上、下端相通连接的导管(22)、(10)、装置在导管(22)上的塑排针(21)、导管(4)及设在导管(4)端部的头皮针(1)以及串接在导管(4)与导管(10)之间的三叉滴管(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三叉滴管(7)上的接头(9)内增设了钢针(8),钢针(8)的上、下端分别与导管(10)、三叉滴管(7)相通,在输液瓶(11)的上端连接有Y三叉(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宝,张炳林,严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医用器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