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刺入深度的内镜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86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现有的内镜注射针,其针尖伸出套管的长度只能在手术前确定,一经确定,在手术过程中就不能再改变,无法根据患部的具体情况,调节针尖刺入的深度。本内镜注射针的结构特征是在芯管头5和套管头2之间采用螺纹联接,旋转蕊管头5,即可改变针尖伸出套管的长度,从而可以调节针尖刺入患部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内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用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配合内镜治疗用的注射针。内镜通常包括胃镜、气管镜、喉镜及肠镜等。以胃镜为例,医护人员将此设备的头部及导管伸入病人喉部,使病人吞下,操作人员经目镜观测之,将此管慢慢地引导经食道入胃,最后将内镜放到恰当的地点。内镜的典型用途便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及胃癌、溃疡等。内镜还配有辅助设备可同时进行表层取样和治疗,必要时可在体内施行手术。而注射治疗是内镜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诊断时吸取或治疗时注射药液用。目前国外与胃镜配合使用的注射器可分为套管和蕊管两部分,见附附图说明图1,其中套管部分包括套管1和套管头2、蕊管部分包括输液蕊管3、金属接管4和蕊管头5,注射针尖7嵌插在输液蕊管3的前端。用装有药水的普通注射器与蕊管头5首尾相接就可将药液经蕊管头5、金属接管4、蕊管3和针尖7注入患部。操作时,蕊管从套管中穿过,蕊管头5抵住套管头2,此时针尖伸出套管的长度(即出鞘长度)L即为刺入患部的深度,应符合注射治疗要求,该长度可通过在端部截去一段套管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只能在手术前进行,一经确定,在手术过程中就不能再改变,因而无法根据患部的具体情况,随时调节注射针刺入的深度。而实际进行注射治疗时,事先不可能对注射部位确定得很准,对患处的不同部位,刺入的深度也各不相同,因而须根据直接观察到的情况,调节针尖的刺入深度。但现有的各种注射针都不能进行这种调节,不但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安全。另外,现有的注射针尖都只有一个斜面,不够锐利,患者痛苦较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根据治疗需要随时调节刺入深度的内镜注射针,并使注射针尖更加锐利。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在所说的蕊管头和套管头之间采用螺纹联接,从而可以调节针尖的伸缩。另外,为了使针尖更加锐利,可以在针尖原有斜面的两侧各增加一个斜面,成为由三个斜面和一个圆柱面形成的针尖。因有四条棱,也称四棱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是可调节刺入深度内镜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内镜注射针分为两部分,外部的套管部分包括套管1和膨大的套管头2。内部的蕊管部分包括蕊管3和蕊管头5等。蕊管头5前端有阳螺纹8,与套管头2的内螺纹10相配合,旋动蕊管头5,即可改变二者相对位置,从而达到使针尖从套管伸长或缩短的目的。针头刺入患部的深度由针尖出鞘长度L决定,因此旋动蕊管头5就可调节针尖7刺入患部的深度。为了配合手术中对突发大出血的治疗,如图中所示,在蕊管头5上设有叉管9,以便同时注入止血药物。使用本内镜注射针,可根据内镜观察到的情况,临时改变刺入深度,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也方便了操作,提高了治疗效果。新针头采用三面斜,便于顺利刺入,减少操作时间及减轻病人痛苦。权利要求1.一种内镜治疗用注射针,包括套管1、套管头2、输液蕊管3、金属接管4、蕊管头5和注射针尖7,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蕊管头5和套管头2之间采用螺纹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注射针尖7由三个斜面和一个圆柱面构成。专利摘要现有的内镜注射针,其针尖伸出套管的长度只能在手术前确定,一经确定,在手术过程中就不能再改变,无法根据患部的具体情况,调节针尖刺入的深度。本内镜注射针的结构特征是在芯管头5和套管头2之间采用螺纹联接,旋转蕊管头5,即可改变针尖伸出套管的长度,从而可以调节针尖刺入患部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文档编号A61B19/00GK2105969SQ90221458公开日1992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韩桂莲, 李增烈, 康新房 申请人:陕西省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镜治疗用注射针,包括套管1、套管头2、输液蕊管3、金属接管4、蕊管头5和注射针尖7,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蕊管头5和套管头2之间采用螺纹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桂莲李增烈康新房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