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天国专利>正文

静脉输液加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62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加温装置。以往静脉输液温度远低于人体的血液温度,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给机体机能和代谢造成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护层、安装在保护层内的加热器和温控器。其能够在静脉输液时提高并控制输液的温度,使输液更科学、合理,并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提高静脉输液温度的医用加温装置。人体内血液的温度恒定在37℃左右,而临床上静脉输注液体的温度显著低于此值,在冬季尤为明显。目前尚无改变低温液体输注现象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使输入液体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前,对含有液体的容器或管状物加热,将输液升温至接近于人体的生理温度,使静脉输液更科学、合理。本技术由保护层、安装于保护层内的加热器(6)、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J)所构成。加热器可采用电发热元件,如电阻丝、半导体致热元件等。温控器(J)可采用双金属片或温度继电器等温度控制器件,以便当加热温度高于所设定温度时,断开加热器的供电回路,起到超温保护作用。本技术加热方便,还能对加热过程进行控制,加热器和温控器安置于保护层内,保护层可包住输液器具,如输液瓶、输液管等,也可做为部件安装于输液泵内适当位置,当输液流过时即可升温。本技术不仅能解决低温输液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且还能用于治疗某些疾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热器和温控器电路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本技术为毯型结构,其保护层由外皮(2)、保温材料(3)、绝缘层(4)、内皮(5)和尼龙搭扣(1)构成,做为加热器(6)的电阻丝R布于两层绝缘层(4)的中间,呈曲折形状,并可用线缝于绝缘层上。图2所示的开关K(7)、二极管D可改变电阻丝R的功率,从而改变加热的速度。开关K(7)装于保护层的外皮上。温控器(J)采用双金属片式温控器串接在加热电阻丝R回路中,该双金属片式温控器可以是可调温式的,调温旋钮(8)装于保护层的外皮上,当加热温度超过某设定值时,双金属片的触点断开,当加热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接通电路进行加热。温控器(J)、二极管D经绝缘处理后可装于保护层内的保温材料中。使用时可按图3所示使毯形保护层将某段输液管(9)包住,接通电源即可对输液进行加热。在空气温度低时,可使开关K(7)置至“快”端,反之可置至“慢”端。对输液温度要求高或低时,可调旋钮(8)对温控器(J)设定保护温度。保护层可以是毯形或盒形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的壳体。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医用静脉输液温度的静脉输液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保护层、安装在保护层内的加热器(6)和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J)所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加热器(6)是由电发热元件规则排列在保护层内所构成的,电发热元件可以是电阻丝、半导体致热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加温器,其特征在于温控器(J)串接在加热器(6)电路中,其可以是双金属片式或温度继电器式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加温装置。以往静脉输液温度远低于人体的血液温度,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给机体机能和代谢造成不良影响。本技术具有保护层、安装在保护层内的加热器和温控器。其能够在静脉输液时提高并控制输液的温度,使输液更科学、合理,并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文档编号A61M5/44GK2083934SQ9121123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石同俊, 孙天国, 曹勇 申请人:孙天国, 石同俊, 曹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医用静脉输液温度的静脉输液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保护层、安装在保护层内的加热器(6)和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J)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同俊孙天国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孙天国石同俊曹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