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显忠专利>正文

脑血肿碎吸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96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碎吸引流管;解决了现有的器具,没有定位机构,不能定插入深度,对患处有损伤;其外套管不能接引流管,不能引流;也不能配合药物溶解脑血肿的问题。针芯插入针管内,针管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的卡子。具有抽吸引流方便,能固定深度,感染机会少,创伤很小,适应症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碎吸引流管。现有的器具,如“多孔圆头导管穿刺针”带有若干个吸孔圆头,套在该穿刺针体外面的钝性外导管,锐性外导管针和实体针芯;由于该器具没有定位机构,不能定插入深度,对患处有损伤。其外套管只能接注射器,不能接引流管,不能引流;也不能配合药物溶解脑血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的脑血肿碎吸引流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针芯插入针管内,其针管的直径2-5mm,针管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的卡子。本技术的优点是,管颈粗,多孔不易堵塞,易疏通,能吸出小血块,抽吸引流方便,能固定深度,对钻孔有压迫止血作用,CT定位一次下管成功,感染机会少,创伤很小,适应症广,可反复消毒使用。并可配合药物溶解脑血肿。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所示,针芯1插入针管2内,其针管2的直径2-5mm,针管2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2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1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2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4的卡子3。治疗使用时,CT定位对准血肿中心,头部备皮,严格消毒。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可选用2-5mm之间规格不同的针管及与其相配套的部件;用外颈相应尺寸的有槽手锥锥颅,钻透颅骨和硬脑膜后,握住针芯手柄,使定好深度有碎吸管导入血肿中心,然后拔出针芯,在针管尾端接通引流管,用注射器稍用力即可抽出陈旧血液,如抽不彻底,可注入生理盐水加尿激酶适量,闭管3-4小时;开放引流,可反复进行,直至血肿消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只引流或配合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碎吸引流管;其特征是,针芯插入针管内,其针管的直径2-5mm,针管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的卡子。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碎吸引流管;解决了现有的器具,没有定位机构,不能定插入深度,对患处有损伤;其外套管不能接引流管,不能引流;也不能配合药物溶解脑血肿的问题。针芯插入针管内,针管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的卡子。具有抽吸引流方便,能固定深度,感染机会少,创伤很小,适应症广的特点。文档编号A61M1/00GK2304402SQ9722483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宁显忠 申请人:宁显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碎吸引流管;其特征是,针芯插入针管内,其针管的直径2-5mm,针管的前端外侧带有刻度,针管的前端还带有侧孔;针芯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钝头;在针管的外侧安装有带定位螺钉的卡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显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显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