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领域单细胞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090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领域单细胞分离器,底座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固定脚,底座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橡胶缓冲层,橡胶缓冲层的上端面上安装有安装外壳,安装外壳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磁板,磁板为圆形板状结构,磁板的上端安装有金属板,金属板上固定有杯体,杯体的直径与金属板的直径相同,杯体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杯体的上端面上安装有端盖,通过添加金属板与磁板来实现安装外壳与杯体之间的固定,而限位卡扣的设计则实现对端盖与杯体的固定,该设计防止端盖内部驱动电机转动时将杯体打翻的情况发生,另外橡胶缓冲层的添加则实现对驱动电机产生动能的吸收,该设计便于对底座进行固定,温度传感器则是实现对杯体内部温度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医疗领域单细胞分离器,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当前基于单细胞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今后研究的一种趋势。已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的DNA扩增、基因组测序和单细胞水平亚细胞给药系统研究等领域。而单细胞分离技术的成功解决是实现单细胞水平研究的基础。如何有效的获得单细胞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问题常常困扰着研究者,传统的方法就是反复多次有限稀释法,有限稀释法即把细胞稀释到理论上的1个细胞每2~5μL,然后用移液器吸取相应容积的细胞悬液进行单细胞分离。但实际的操作中,该法效率不高,一般在20%左右,大量存在的空白孔和多细胞孔(细胞数大于或等于2)需要研究人员观察排除,费时费力。该操作方法简单,但是整个过程周期长,费时费力,而且不能保证单个细胞的获取,单细胞显微操作法,移液器体积偏大在显微镜下操作不方便,且稳定性差,加之移液尖尖端直径太大,吸液量大且容易吸进显微镜视野下不同层面的多个细胞,所以我们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领域单细胞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结构部分以及驱动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结构部分由端盖(1)、杯体(2)、金属板(3)、防滑纹(4)、安装外壳(5)、橡胶缓冲层(6)、底座(8)、限位卡扣(9)、固定脚(14)以及磁板(15)组成,所述底座(8)位于下端位置,所述底座(8)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固定脚(14),所述底座(8)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橡胶缓冲层(6),所述橡胶缓冲层(6)的上端面上安装有安装外壳(5),所述安装外壳(5)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磁板(15),所述磁板(15)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磁板(15)的上端安装有金属板(3),所述金属板(3)上固定有杯体(2),所述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领域单细胞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结构部分以及驱动控制
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结构部分由端盖(1)、杯体(2)、金
属板(3)、防滑纹(4)、安装外壳(5)、橡胶缓冲层(6)、底座(8)、
限位卡扣(9)、固定脚(14)以及磁板(15)组成,所述底座(8)位于下
端位置,所述底座(8)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固定脚(14),所述底座(8)的
上端面上安装有橡胶缓冲层(6),所述橡胶缓冲层(6)的上端面上安装有
安装外壳(5),所述安装外壳(5)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磁板(15),
所述磁板(15)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磁板(15)的上端安装有金属板(3),
所述金属板(3)上固定有杯体(2),所述杯体(2)的直径与金属板(3)
的直径相同,所述杯体(2)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杯体(2)的上端面上
安装有端盖(1),所述端盖(1)与杯体(2)通过限位卡扣(9)进行固定,
所述防滑纹(4)分布在安装外壳(5)上端面,所述驱动控制部分由触摸显
示屏(7)、驱动电机(10)、温度传感器(11)、连接线(12)、控制器(13)、
单片机(16)、执行元件(17)以及旋转体(18)组成,所述驱动电机(10)
安装在端盖(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富优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