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红光专利>正文

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397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它主要由负压源、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等组成,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自上而下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密封环境下对患者自体血回收处理及再利用,回收液质量高,且全套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既减少了血液的浪费,降低治疗成本低,又减少了采用他人献血造成的交叉感染、特异质反应等。(*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材,特别是一种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临床上,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如异位妊娠出血、脾破裂或胸腔内出血等,为减少血液浪费,防止输入他人血液的交叉感染、特异质反应等等,常常将患者自体流出的血液加以回收利用重新输入到患者体内,以防止患者失血。现有技术一般是用纱布过滤积血,然后回输于静脉。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工作过程中血液暴露于空气中,过滤时纱布的疏密度,直接影响过滤液的质量,难以达到消除微栓,更难以解决血液污染及气泡问题。故这种方法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污染、处理液质量高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本技术目的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负压吸引器、集液器、过滤去泡器、吸液器,其中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由支架限位自上而下串联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导管与收液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将患者自体血液直接吸引至本技术的处理装置中,处理过程与环境隔绝,避免了血液污染;2、可消除20μm以上血栓,并去泡,保证了回输血液的质量;3、自体血回输,减少了血液浪费,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还可减少交叉感染;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结合附图,本技术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由直角支架(1)、负压吸引器(2)、集液器(3)、过滤去泡器(4)、收液器(5)等组成,集液器、过滤去泡器、收液器自下而上串联连接,并由支架(1)固定、限位,收液器外壳采用有机玻璃,在端盖上设有三个插孔,其中一个为加药孔(11),其作用为施加抗凝剂,以防止被处理血液凝结,另两孔分别连接吸液导管(9)和负压导管(10),负压导管又与负压吸引器(2)连接,吸液导管(9)在工作时其引吸头插入血源(8)中。在收液器与过滤去泡器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设有阀门(12),以控制流量,过滤器由玻璃外壳及内置过滤网(4)构成,其作用一方面是过滤,以消除20μm以上的血栓,另一方面去泡,经过滤去泡处理后的血液直接流入集液器,供回输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负压吸引器、集液器、过滤去泡器、收液器,其中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由支架限位自上而下串联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导管与吸液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由玻璃外壳和内置滤网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液器端口设有抗凝剂加药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与收液器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阀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的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它主要由负压源、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等组成,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自上而下串联连接。本技术实现了在密封环境下对患者自体血回收处理及再利用,回收液质量高,且全套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既减少了血液的浪费,降低治疗成本,又减少了采用他人献血造成的交叉感染、特异质反应等。文档编号A61M1/36GK2280519SQ96243108公开日1998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4日专利技术者鲍红光, 史宏伟, 蒋勇 申请人:鲍红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体血液回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负压吸引器[2]、集液器[3]、过滤去泡器[4]、收液器[5],其中收液器、过滤去泡器、集液器,由支架限位自上而下串联连接,负压吸引器[2]通过导管与吸液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红光史宏伟蒋勇
申请(专利权)人:鲍红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