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金广专利>正文

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96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理想的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其主要特点是在瓶盖上设置有两个管接头,其中一个管接头的外端上装有吸血管,用于接触病人的伤口,另一管接头的外端用于于吸引器的管相接。启动吸引器即可将病人手术中出的血回收入瓶体内,经血站处理后,再输入该病人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堵绝因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能减轻病人负担,缓解血源紧张等显著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为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
,是一种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在外科手术中,病人常常要出较多的血。而现有技术中这些血都白白浪费掉了,病人输血要另外购置。这样容易造成血液传染病,出现出血反应,输血费用较高、病人常常难以承受,而且目前血源紧张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将外科手术中病人的出血回收的瓶子,瓶内的血液经处理后仍可输入该病人体中,从而可堵绝传染杂病及缓解血源紧张状况。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设置一瓶体,两个瓶盖,一个瓶盖为密封盖,另一个瓶盖与瓶体之间密封装配,在该瓶盖上设有两个管接头,其中一个管接头的外端上装有吸血管,内端上装有弯管,该弯管的出口端贴近瓶体内壁,使用前往瓶内注入适量复方枸缘酸钠液,从而构成一种一次性血液回收瓶。本技术为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
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一次性血液回收瓶。该种回收瓶在使用前首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瓶子及管道,往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复方枸缘酸钠液,将一管接头与无菌吸引器管相接,起动圾引器,将吸血管的进口端接触病人的伤口即可开始工作。血液经吸血管、管接头、弯管然后贴着瓶壁缓缓流下,从而可降低血流冲击所造成的溶血。待血液贴满刻度后,取下瓶盖,用另一密封盖密封,送血站处理。血站经过滤、离心分离、水洗制成成份血发还病人。从出血到输血以不超过6小时为宜,血站冷藏应不超过24小时。鉴于目前血液传染病多和血源紧张,血液回收技术使用的前景将十分广阔,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该种一次性自血回收瓶具有可堵绝因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能减轻病人的负担,可缓解血源紧张等显著优点。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次性血液回收瓶的具体结构特征。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一次性血液回收瓶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用新型一次性血液回收瓶的密封盖示意图。参见图1、图2,本技术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包括瓶体4、瓶盖3、管接头1、胶垫2、吸血管5、弯管6、密封盖7、复方枸缘酸钠液(图中未示)。瓶盖3装在瓶体4上,瓶盖3与瓶体4之间装有胶垫2,两个管接头1中部装在瓶盖3上,一端伸入瓶体内。吸血管5一端装在其中一个管接头1的瓶体外端上,弯管6一端装在该管接头的瓶体内端上,弯管的另一端贴近瓶体内壁,瓶体4上设有刻度8。使用前将复方枸缘酸钠液适量装入瓶内,当血液取至贴满刻度时,取下瓶盖3,用另一密封盖7将瓶体封盖。权利要求1.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其特征是具有瓶体、两个瓶盖、管接头、吸血管、弯管、复方枸缘酸钠液,两个瓶盖其中一个为密封盖,另一瓶盖与瓶体之间密封装配,两个管接头设置在瓶盖上,其中一个管接头的外端上装有吸血管,内端上装有弯管,该弯管的出口端贴近瓶体内壁,使用前瓶体内装入适量复方枸缘酸钠液。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其主要特点是在瓶盖上设置有两个管接头,其中一个管接头的外端上装有吸血管,用于接触病人的伤口,另一管接头的外端用于于吸引器的管相接。启动吸引器即可将病人手术中出的血回收入瓶体内,经血站处理后,再输入该病人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堵绝因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能减轻病人负担,缓解血源紧张等显著优点。文档编号A61M1/00GK2274956SQ96245540公开日1998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白金广, 张国锋, 刘素萍 申请人:白金广, 张国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血液回收瓶,其特征是具有瓶体、两个瓶盖、管接头、吸血管、弯管、复方枸缘酸钠液,两个瓶盖其中一个为密封盖,另一瓶盖与瓶体之间密封装配,两个管接头设置在瓶盖上,其中一个管接头的外端上装有吸血管,内端上装有弯管,该弯管的出口端贴近瓶体内壁,使用前瓶体内装入适量复方枸缘酸钠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广张国锋刘素萍
申请(专利权)人:白金广张国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