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373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组件、预处理净化组件和吸附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所述预处理净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效除油器、冷干机、双级过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所述吸附分离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稳压罐、吸附塔系统和产品气稳压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智能方便,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耐用的变压吸附系统,可靠性和节能性强,节省了使用成本并减少重复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变压吸附系统应用于气体分离的技术日趋成熟,其实用价值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展。众多的工业气氛,如:氧O2、氮N2、氢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均已利用变压吸附系统实现了其工业应用。但现有的变压吸附系统在高效、节能、耐用、智能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和装置设计,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组件、预处理净化组件和吸附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所述预处理净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效除油器、冷干机、双级过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所述吸附分离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稳压罐、吸附塔系统和产品气稳压罐。优选的,所述高效除油器包括旋流分离室和上下双级滤芯分离室,所述旋流分离室位于下级滤芯分离室外侧,所述高效除油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液阀,所述第一排液阀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所述高效除油器还设有配套的第一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干机外侧设有能够显示其运行状态、前后压力、温度和冷媒压力的显示装置,所述冷干机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液阀,所述第二排液阀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双级过滤器包括串联分布的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内分别设有中度过滤滤芯和精度过滤滤芯,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三排液阀和第四排液阀,所述第三排液阀和第四排液阀均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连接所述第三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所述左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二液位报警器,连接所述第四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右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三液位报警器,所述第二液位报警器和第三液位报警器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进口设于罐体侧部上方,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排出口位于罐体底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之间设有压差计,所述压差计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空气稳压罐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五排液阀,所述第五排液阀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所述空气稳压罐的空气进口位于罐体中部,所述空气稳压罐的进气管道和连接所述第五排液阀的污水管道之间设有液位信号仪,所述液位信号仪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吸附塔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吸附塔A和吸附塔B,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下部由阀V2、V3、V4、V5组成的下阀组相连,所述下阀组包括两条并列的连接支路,其中一条连接支路上设有串联的阀V2、V3,另一条连接支路上设有串联的阀V4、V5,所述阀V2、V4位于靠近所述吸附塔A的一侧,上部由阀V6、V7、V8、V9组成的上阀组相连,所述上阀组包括两条并列的连接支路,其中一条连接支路上设有串联的阀V6、V7,另一条连接支路上设有串联的阀V8、V9,所述阀V6、V8位于靠近所述吸附塔A的一侧,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还设有工艺罐C,所述工艺罐C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阀组和下阀组,所述吸附塔系统的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工艺罐C的底部,所述吸附塔系统的进气管道上设有相互串联的调节阀T1和阀V1。优选的,所述阀V4、V5之间的管道通过三通接入汇流罐,所述汇流罐的出气管道连接消音器,所述阀V6、V7之间的管道通过三通接入所述产品气稳压罐,所述产品气稳压罐和阀V6、V7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并联的阀V10和调节阀T2,所述调节阀T2的开口口径小于所述阀V10的开口口径。优选的,所述阀V1-V10均为管道式气动控制阀,所述阀V1-V10均垂直于水平面安装。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设有带有人机界面的控制箱和警报装置,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器和操作按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智能方便,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耐用的变压吸附系统,可靠性和节能性强,节省了使用成本并减少重复投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组件1、预处理净化组件和吸附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C1,所述预处理净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效除油器2、冷干机3、双级过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6,所述吸附分离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稳压罐7、吸附塔系统和产品气稳压罐10。所述高效除油器包括旋流分离室和上下双级滤芯分离室,所述旋流分离室位于下级滤芯分离室外侧,带有杂质的压缩气体经旋流分离室高速旋转除油后再经上下双级滤芯分离室过滤,能够显著提高净化质量。所述高效除油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液阀P1,所述第一排液阀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或自动,所述高效除油器还设有配套的第一液位报警器y1,所述液位报警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控制系统可显示其相应的数据和状态、压缩气体前后的压差,并设置其过滤元件(滤芯)的使用周期、更换维护到期提示及报警,以阻挡和排除大部分的液化污染物。所述冷干机外侧设有显示运行状态、前后压力、温度和冷媒压力的显示装置,所述冷干机的控制箱设有通讯接口,所述冷干机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所述冷干机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液阀P2,所述第二排液阀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或自动。所述双级过滤器包括串联分布的左过滤器4和右过滤器5,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内分别设有中度过滤滤芯和精度过滤滤芯,经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过滤后可以去除压缩气体中分子直径在1μm以上的尘、油粒子。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三排液阀P3和第四排液阀P4,所述第三排液阀和第四排液阀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或自动,连接所述第三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所述左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二液位报警器y2,连接所述第四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右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三液位报警器y3,所述第二液位报警器和第三液位报警器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液位报警器将信号传送到主控机,实现实时监控和报警。控制系统同时设置有双级过滤器滤芯的运行周期记录及更换维护到期的提示和报警,确保排污正常和净化后的气体的洁净度。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进口设于罐体侧部上方,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排出口位于罐体底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之间设有压差计y4,所述压差计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活性炭过滤器将信号传送到主控机,实现实时监控和报警。控制系统同时设置有活性炭运行周期的记录及更换、维护的提示和报警,确保气源的含油量在分子筛的安全要求范围内。所述空气稳压罐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五排液阀P5,所述第五排液阀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或自动,所述空气稳压罐的空气进口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组件、预处理净化组件和吸附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所述预处理净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效除油器、冷干机、双级过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所述吸附分离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稳压罐、吸附塔系统和产品气稳压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组件、预处理净化组件和吸附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所述预处理净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效除油器、冷干机、双级过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所述吸附分离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空气稳压罐、吸附塔系统和产品气稳压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除油器包括旋流分离室和上下双级滤芯分离室,所述旋流分离室位于下级滤芯分离室外侧,所述高效除油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液阀,所述第一排液阀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所述高效除油器还设有配套的第一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干机外侧设有能够显示其运行状态、前后压力、温度和冷媒压力的显示装置,所述冷干机底部的污水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液阀,所述第二排液阀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过滤器包括串联分布的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内分别设有中度过滤滤芯和精度过滤滤芯,所述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底部的污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三排液阀和第四排液阀,所述第三排液阀和第四排液阀均为手动或自动排污阀,连接所述第三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所述左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二液位报警器,连接所述第四排液阀的污水管道和右过滤器的进气管道之间设有配套的第三液位报警器,所述第二液位报警器和第三液位报警器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抗污节能型变压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进口设于罐体侧部上方,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排出口位于罐体底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之间设有压差计,所述压差计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抗污节能型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杨景暄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