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东明专利>正文

回沙式螺旋炒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40 阅读:73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回沙式螺旋炒米机,涉及一种用于炒米的机器。采用由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双层筒体,双层筒体内有沙,内筒的内螺旋与外筒的内螺旋反相,滚动托轮托住外筒,外筒进料口处有与输料斗相通的进料管,外筒下有加热器,内筒的出料口处有滤沙筛网,进料口处有出沙口。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滚动托轮滚动,带动双层筒体转动,待炒的米从输料斗进入双层筒内,双层筒体内的沙从出沙口落入双层筒内,转动中,被外筒下的加热器加热的沙将米炒熟,炒熟的米和热沙向内筒的出料口处运动,热沙从滤沙筛网重新回到双层筒体内,炒熟的米落到接米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劳动强度小、效率高,炒米程度好控制,质量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用于炒其它籽类物料。(*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炒米的机器。
技术介绍
作云片糕,需要炒米,而现在炒米均用人工使用锅铲和锅炒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天热时,操作人员长期在炒锅旁工作,非常难受,更重要的是,炒米的程度不好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劳动强度小、效率高,炒米程度好控制,质量好的回沙式螺旋炒米机。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回沙式螺旋炒米机,采用由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的双层筒体,双层筒体内有沙,内筒6有内螺旋5,外筒4有内螺旋7,内螺旋5与内螺旋7反相,滚动托轮2托住外筒4,外筒进料口处有与输料斗1相通的进料管,外筒下有加热器9,内筒的出料口处有滤沙筛网8,进料口处有出沙口。使用本技术时,滚动托轮2滚动,带动双层筒体转动,待炒的米从输料斗1进入双层筒内,双层筒体内的沙从出沙口落入双层筒内,转动中,被外筒下的加热器9加热的沙将米炒熟,炒熟的米和热沙向内筒的出料口处运动,热沙从滤沙筛网8重新回到双层筒体内,炒熟的米落到接米器中。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劳动强度小、效率高,炒米程度好控制,质量好。本技术还可用于炒其它籽类物料。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采用由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的双层筒体,双层筒体内有沙,内筒6有与外筒4的内螺旋7反相的外螺旋5,滚动托轮2托住外筒4,外筒进料口-->处有与输料斗1相通的进料管,外筒下有加热器9,内筒的出料口处有滤沙筛网8,进料口处有出沙口。使用本技术时,滚动托轮2滚动,带动双层筒体转动,待炒的米从输料斗1进入双层筒内,双层筒体内的沙从出沙口落入双层筒内,转动中,被外筒下的加热器9加热的沙将米炒熟,炒熟的米和热沙向内筒的出料口处运动,热沙重新回到双层筒体内,炒熟的米落到接米器中。待炒的米不断从输料斗1进入,从滤沙筛网8进入双层筒内的热沙不断从出沙口落入双层筒内,如此不断进行,炒熟的米不断落到接米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回沙式螺旋炒米机,其特征在于采用由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的双层筒体,双层筒体内有沙,内筒(6)有内螺旋(5),外筒(4)有内螺旋(7),内螺旋(5)与内螺旋(7)反相,滚动托轮(2)托住外筒(4),外筒进料口处有与输料斗(1)相通的进料管,外筒下有加热器(9),内筒的出料口处有滤沙筛网(8),进料口处有出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回沙式螺旋炒米机,其特征在于采用由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的双层筒体,双层筒体内有沙,内筒(6)有内螺旋(5),外筒(4)有内螺旋(7),内螺旋(5)与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吕东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12月14日 13:06
    想转让你的专利回沙式螺旋炒米机,请联系15856339599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