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仁安专利>正文

复方药物保健隐形高跟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21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方药物保健限形高跟鞋。已有的隐形高跟鞋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实用性差。已有药物保健鞋其放药位置和药量受限,难以充分有效地起到保健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根据生理机理和“内病外治”的医学理论,在设计合理的隐跟中放入防治下肢疾病的药物,从而克服了上述已有技术之不足,既能使人增高60-80mm,又能起到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且工艺简单、结构合理、穿着舒适,可为厂家、矮个青年及脚病患者欢迎。(*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人类生活用品,专为矮个青年和下肢有疾病的患者所设计。现有云南省昆明市35201部队军务装备处张仁安专利技术的“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陕西省宝鸡县號镇东门外五一农具厂李波专利技术的“天然药化脚气防治鞋”,河南省新乡市自由路公交公司毛风顺专利技术的“药物保健鞋”。上述三种专利技术的技术状况如下(一)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申请号93023518.3,申请人张仁安)是在鞋内后半部表面增加一块隐跟,配之相应合理的鞋腔外高尺寸的内增高鞋。通过实践及力学分析证明,此鞋有以下缺陷1、隐跟结构设计不合理。根据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权利要求书所述,隐跟长度在同一鞋号内的高度变化都为20mm。这样,由此而产生的隐跟跟面坡度变化就相当突出。以23.5cm的鞋为例,隐跟长为鞋内底总长的57%。当隐跟高度分别为20mm、30mm、40mm时,它所对应的隐跟坡度为16.7、14.4、13.35。通过力学分析得知,当隐跟坡度在15以下时,脚心和鞋内底的接触较好,由于后跟高度而产生的水平冲力,由前掌、脚心和后跟共同承受,不会发生冲尖触脚现象。当坡度在15以上时,则脚心与鞋内底接触面减少直至消失,由此而产生的站立和行走时的水平冲力主要由前掌承受,从而产生冲尖和触脚现象。根据以上分析,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隐跟高度不超过20mm时,跟面坡度小于15.5。此时,穿着舒适,不产生冲尖触脚现象,但增高幅度较小,达不到矮个青年要求的增高目的。反之,当隐跟高度大于20mm时,坡度将大于15.5,此时,会产生冲尖触脚现象。综上所述,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的致命弱点是隐跟长度不够,造成坡度过大,导致了冲尖触脚现象,制约了高度的延伸,产品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接受。2、隐跟底面设计不合理。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的“隐跟底面为分布于通过隐跟底面前端和后端且向隐跟跟面凹入的曲率为0.00455-0.00469/mm的两弧面区域内的曲面或平面与曲面的组合”。“隐跟底面的最佳形状为曲率为0.00465/mm的弧面”。通过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有弧度的隐跟底面,不符合设计要求,工艺上很难操作。因为隐跟底面要与鞋底直接粘结,这就要求隐跟底面必须平整,不允许出现曲凹现象。否则,空气不能排除,粘结会出现缝隙,质量难以保证。3、前帮设计不合理。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只注重提高鞋腔外高,忽视相应提高跖围高度,给工艺操作造成了困难,对于套鞋和高帮鞋类,下楦过程中容易发生帮面断裂,关键是跖围弧度过小,穿着时前弓出现摩擦,足趾受到挤压,不受消费者欢迎。4、没有设计特殊鞋楦。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没有设计特殊鞋楦,只在普通鞋楦上加隐跟,造成了前跷高度不够甚至没有跷度,既影响外观造型,又是冲尖触脚的一个主要原因,更不符合设计要求。(二)天然药化脚气防治鞋(申请号92231103,申请人李波)是一种在鞋内底表面加棉布层、药芯层、弹性布层纳制而成的药物保健鞋。其缺陷1、工艺复杂,不适应大生产要求,不适合生产皮鞋、旅游鞋,只能制作手工纳制的布鞋。2、治疗范围小,仅限于脚气,针对性较差,不适应市场需求。3、耐用性能差,不便清洗更换。(三)药物保健鞋(申请号91228737,申请人毛风顺)是一种在鞋跟内重复加药和鞋内具有通风的保健鞋。区别在于1、药物放置位置不同。此鞋药物放置于后跟,对前掌疾病难以起到治疗效果。复方药物保健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药物盛放在隐跟前掌内或隐跟对应的足心部位,治疗范围增大,效果增强。2、治疗范围不同,此鞋仅限于脚气脚汗,而复方药物保健隐形高跟鞋,治疗范围广,包括下肢疾病。3、药理反应方法不同。此鞋在后跟安装压缩器和气包,药物通过压缩器和气包散发,而复方保健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的药物能量是直接散发反应。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为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方案不足的同时,根据脚的生理机理和“内病外治”的医学理论,专利技术出复方保健隐形高跟鞋,既能使人身材大幅度增高,又能预防和治疗下肢多种疾病,并要求穿着后的脚感与普通鞋一样,起到美观、舒适、散热、保暖、耐磨、治病、能跑能跳等多种劳动保护作用。而且应具有多式样、多品种,多季节的药物保健增高鞋,以适应广大消费者需要。以下是本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包括前帮(8)、后帮(9)、膛底凿孔(13)、鞋底(10)、隐跟(2)、鞋楦(15)、药槽(12)、药物(14),其特下在于a、上述隐跟是指这样的一种隐跟,其长度为鞋内底总长的85-90%,隐跟底面为平面,隐跟跟面为网状空心的斜面,b、上述后帮是指这样的一种后帮,其鞋腔外高不低于70mm,c、上述前帮是指这样的一种前帮,其跖围不小于230mm,d、上述隐跟高度为10-40mm,e、上述膛底是指这样的一种膛底,在药槽对应处凿有数个微孔,f、上述药物是指白藏2克、细辛1克,五倍子3克,香乳3克,没药3克,雷公藤5克,黄柏5克、麻黄2克、白癣皮4克,五加皮4克、桂枝2克、败酱草2克、蒲公英3克、地肤子3克、滑石4克、苍术5克,g、上述药槽里指隐跟跟面空心处,h、上述鞋楦是指底面凹度与隐跟跟面斜度一致。上述隐跟的最佳长度为鞋内底总长的88%。上述药物对每双鞋的剂量最佳为15克。上述隐跟高度与隐跟长度之比,对于男、女高腰式皮鞋、旅游鞋,其最佳值为15.5,最佳高度为40mm,对于男、女低腰式皮鞋、皮凉鞋、旅游鞋,其最佳值为17,最佳高度为30mm。换言之,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从实际出发,在对穿着隐形高跟皮鞋的57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穿着隐形高跟皮鞋后的反应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证明当人穿着隐跟高度在20mm以下,隐跟长为鞋内底总长的57%的隐形高跟鞋站立时,由于隐跟较低,人体重量主要还是由后跟支撑,后跟主要承受垂直力。此时,加入的隐跟和脚心接触受力比较合适,减少了前横弓向上的力,脚趾不受力,不会发生冲尖和触脚现象。当人行走时,因隐跟较低,鞋底与地面夹角较小,落地时所受的水平冲力较小,也不会发生冲尖和触脚现象。所以,高度在20mm以下,长度为鞋内底总长的57%的隐跟,其结构合理,穿着舒适。但这样一种隐跟,只解决了舒适问题,没有达到使人身材大幅度增高的目的。另一结果证明当人穿着隐跟高于20mm,隐跟长为鞋内底总长的57%的隐形高跟鞋时,站立时前横弓的受力较大,前横弓基本消失,脚趾已不能自然伸曲,且承受了人体的一部份重量,此时由于脚后跟抬起过高,脚趾和前掌还受到由鞋前端向后的水平力的作用,造成冲尖触脚现象,这时人如站立过久,由于脚趾和前横弓受力较大并受到挤压,容易产生疼痛和疲劳。人在行走时,当脚抬起和落地时,脚底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较大,脚心与鞋底的接触力消失,使得前横弓和脚趾所受的水平冲力较大,冲尖和触脚现象突出。因此,隐形高跟鞋的隐跟高于20mm,跟长仍为鞋内底总长的57%时,它虽然可以使人体大幅度增高,但穿着不舒适,而且有害于人体健康,不受消费者欢迎。本技术对现有的隐形高跟皮鞋、旅游鞋和已有的药物保健鞋结构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将隐跟加长至鞋内底总长的85-90%,最佳为88%;将隐跟跟面设计为网状空心的斜面,根据足部穴位和常见疾病,把药物分别盛入隐跟跟部、中部及掌部,从而克服了既要使人身材大幅度增高,又要穿着舒适,并能防治人体下肢易患疾病等矛盾。根据市场调查,力学分析和临床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方药物保健隐形高跟鞋,它包括前帮(8)、后帮(9)、膛底凿孔(13)、鞋底(10)、药物(14)、鞋楦(15)、隐跟(2)、药槽(12),其特征在于a、上述隐跟是指这样的一种隐跟,其长度为鞋内底总长的85-90%,高帮式药物保健隐 形高跟鞋隐跟高度与隐跟长度之比通常为1∶5,低帮式药物保健鞋隐跟高度与隐跟长度之比通常为1∶6. 5,隐跟底面为平面,跟面为网状空心结构的斜面,b、上述后帮是指这样的一种后帮,其鞋腔外高不低于70mm,c、上述前帮是指这样的一种前帮, 其跖围不小于230mm,d、上述隐跟的高度为10-40mm,e、上述膛底是指这样的一种膛底,在药槽对应处凿有数个微孔,f、上述药物是指:白芷2克,细辛1克,五倍子3克,香乳3克,没药3克,雷公藤5克,黄柏5克,麻黄2克,白癣皮4 克,五加皮4克,桂枝2克,败酱草2克,蒲公英3克,地肤子3克,滑石4克、苍术5克,g、上述药槽是指隐跟跟面空心处,h、上述鞋楦是指底面坡度与隐跟跟面斜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安胡有仁杨清荣曹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仁安杨清荣胡有仁曹昌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