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福专利>正文

套筒式透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202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套筒式透药罐属医疗器械。它包括主罐,其特点是主罐上部还具有副罐构造,主罐内腔具有与之同轴设置且与副罐内腔连通的注药筒构造,该注药筒底部具有透药孔,其内装连有活塞及活塞杆,主罐上具有吸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吸气阀相连,副罐上部可拆卸连接有副罐盖,副罐盖上具有进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进气阀相连。利用本罐即发挥传统火罐的功能,又可实现正压透药,大幅度加快了透药时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套筒式透药罐属医疗器械。目前,中医所用的火罐疗法、竹管疗法都是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而造成负压,使罐子附于施术部位,同时与药物配合进行治疗(参见1991年4月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申请人认为,由于罐内的负压作用,不利于药物透入皮肤内。再有中医通常用的贴敷法,其是将药物研为细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制成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穴位进行治疗,采取此法,药物在皮肤上停留数小时以上,且没有被充分吸收而挥发或弃掉,还给患者带来不便,经常弄脏衣物。本技术目的在于对传统火罐进行改进设计,将传统单一的贴敷法与拔罐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改拔罐疗法负压进药为正压进药,并利用负压吸吮作用扩大毛孔,以缩短进药时间进而充分发挥药效。本技术的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这种套筒式透药罐,包括主罐,其特征在于主罐上部还具有副罐构造,主罐内腔具有与之同轴设置且与副罐内腔连通的注药筒构造,该注药筒底部具有透药孔,其内装连有活塞及活塞杆,主罐上具有吸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吸气阀相连,副罐上部可拆卸连接有副罐盖,副罐盖上具有进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进气阀相连。本技术优点在于因在传统火罐的主罐上增设了副罐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式透药罐,包括主罐,其特征在于:主罐上部还具有副罐构造,主罐内腔具有与之同轴设置且与副罐内腔连通的注药筒构造,该注药筒底部具有透药孔,其内装连有活塞及活塞杆,主罐上具有吸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吸气阀相连,副罐上部可拆卸连接有副罐盖,副罐盖上具有进气口构造及通过胶管与进气阀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