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健腹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72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健腹轮,多功能健腹轮,包括左右端盖(2)、左右轮体(5)、固定轴(10),所述的左右轮体(5)通过定位装置对应安装在固定轴(10)的两侧,左右轮体(5)的配重安装孔(4)上对应设有同一偏心角度的偏心配重柱(3),左右端盖(2)安装在左右轮体(5)上并通过螺丝(1)与固定轴(10)固定连接,固定轴(10)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手柄(9);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槽口(7)、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定位块(12),定位槽口(7)与定位块(12)配合,使左右轮体(5)的偏心相一致。采用本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训练方式多样、生产成本低、健身效果好、趣味性高、集多种训练功能于一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材,特别是一种组合多种健身训练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腹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及肥胖的人群却越来越多。由于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投入户外健身运动的人越来越少,许多户外健身运动的人也转移到室内运动,室内运动健身器材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室内运动健身器材使用最普遍且较简便的主要有俯卧撑训练器、健腹训练器及旋转臂力训练器。俯卧撑训练器由支撑手柄、两根支撑臂和底座组成,支撑手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支撑臂的上端,两根支撑臂的下端均固定在底座上,该俯卧撑训练器训练时成对使用。健腹训练器由左右支撑架、固定杆、扶手托辊组成,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架之间,左右支撑架下部的前后支撑脚上对应设有前后滚轮,该健腹训练器训练时也成对使用。旋转臂力训练器由上下转动体、固定杆及扶手托辊组成,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上下转动体之间,扶手托辊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杆上。上述三种训练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单一,用途较窄。二是单一健身训练,训练效果差,趣味性差,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三是配备各种运动健身器材购买成本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销售。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开发和试制,但至今尚未有较为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健身训练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训练方式多样、生产成本低、健身效果好、趣味性高、集多种训练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腹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左右端盖、左右轮体、固定轴,所述的左右轮体通过定位装置对应安装在固定轴的两侧,左右轮体的配重安装孔上对应设有同一偏心角度的偏心配重柱,左右端盖安装在左右轮体上并通过螺丝与固定轴固定连接,固定轴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手柄。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俯卧撑支架,俯卧撑支架的两侧对应设有与左右轮体相配合的轮体凹槽。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转动手柄的两端对应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轴承,转动手柄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轴上。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两端的定位槽口、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内的定位块,固定轴的定位槽口与左右轮体中心孔的定位块配合,使左右轮体的偏心相一致。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两端的定位直槽口、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内的限位凸块,固定轴的定位直槽口与左右轮体中心孔的限位凸块配合,使左右轮体的偏心相一致。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两端的定位半圆口、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内的半圆凸块,固定轴的定位半圆口与左右轮体中心孔的半圆凸块配合,使左右轮体的偏心相一致。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两端的定位方形连接口、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内的方形凸块,固定轴的定位方形连接口与左右轮体中心孔的方形凸块配合,使左右轮体的偏心相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拉伸及左右扩胸训练时,左右滚体着地,即可以进行前后拉伸运动及左右扩胸运动。二是转动训练时,手握转动手柄转动,在偏心配重柱偏心力作用下带动左右轮体快速旋转,可以起到旋转臂力训练器的作用。三是俯卧撑训练时,左右轮体放置在俯卧撑支架的两侧的轮体凹槽上使左右轮体不能滚动,即可以进行上下俯卧撑运动。四是可以通过调调节偏心配重柱的数量来调整左右轮体的重量,适应不同身体素质健身者的要求。五是可以双膝跪地进行上下俯卧撑运动、前后拉伸运动和左右扩胸运动,使训练方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六是集俯卧撑训练器、健腹训练器及旋转臂力训练器三种训练器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训练方式多样,功能转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左右轮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俯卧撑训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旋转训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二种定位装置的固定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定位装置的左右轮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三种定位装置的固定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三种定位装置的左右轮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第四种定位装置的固定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第四种定位装置的左右轮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丝,2端盖,3偏心配重柱,4配重安装孔,5轮体,6轴承,7定位槽口,8轴承座,9转动手柄,10固定轴,11轮体中心孔,12定位块,13定位直槽口,14限位凸块,15定位半圆口,16半圆凸块,17定位方形连接口,18方形凸块,19俯卧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多功能健腹轮采用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左右端盖2、左右轮体5、固定轴10,所述的左右轮体5通过定位装置对应安装在固定轴10的两侧,左右轮体5的配重安装孔4上对应设有同一偏心角度的偏心配重柱3,左右端盖2安装在左右轮体5上并通过螺丝1与固定轴10固定连接,固定轴10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手柄9。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槽口7、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定位块12,固定轴10的定位槽口7与左右轮体中心孔11的定位块12配合,使左右轮体5的偏心相一致。
本技术进行俯卧撑训练时,还包括俯卧撑支架19,俯卧撑支架19的两侧对应设有与左右轮体(5)相配合的轮体凹槽。
为了保证转动灵活轻便,所述的转动手柄9的两端对应设有轴承座8,轴承座8上安装有轴承6,转动手柄9通过轴承6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轴10上。
图5和图6所示,为本技术多功能健腹轮第二种定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直槽口13、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限位凸块14,固定轴10的定位直槽口13与左右轮体中心孔11的限位凸块14配合,使左右轮体5的偏心相一致,同样可以达到采用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相同效果。
图7和图8所示,为本技术多功能健腹轮第三种定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半圆口15、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半圆凸块16,固定轴10的定位半圆口15与左右轮体中心孔11的半圆凸块16配合,使左右轮体5的偏心相一致,同样可以达到采用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相同效果。
图9和图10所示,为本技术多功能健腹轮第四种定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方形连接口17、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方形凸块18,固定轴10的定位方形连接口17与左右轮体中心孔11的方形凸块18配合,使左右轮体5的偏心相一致,同样可以达到采用第一种定位装置时的相同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健腹轮,包括左右端盖(2)、左右轮体(5)、固定轴(10),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轮体(5)通过定位装置对应安装在固定轴(10)的两侧,左右轮体(5)的配重安装孔(4)上对应设有同一偏心角度的偏心配重柱(3),左右端盖(2)安装在左右轮体(5)上并通过螺丝(1)与固定轴(10)固定连接,固定轴(10)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手柄(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健腹轮,包括左右端盖(2)、左右轮体(5)、固定轴(10),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轮体(5)通过定位装置对应安装在固定轴(10)的两侧,左右轮体(5)的配重安装孔(4)上对应设有同一偏心角度的偏心配重柱(3),左右端盖(2)安装在左右轮体(5)上并通过螺丝(1)与固定轴(10)固定连接,固定轴(10)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手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腹轮,其特征是:还包括俯卧撑支架(19),俯卧撑支架(19)的两侧对应设有与左右轮体(5)相配合的轮体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腹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手柄(9)的两端对应设有轴承座(8),轴承座(8)上安装有轴承(6),转动手柄(9)通过轴承(6)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轴(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健腹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两端的定位槽口(7)、设置在左右轮体中心孔(11)内的定位块(12),固定轴(10)的定位槽口(7)与左右轮体中心孔(11)的定位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江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事特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