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输液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66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输液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壳体采用管状形两通管。过滤层采用微孔直径为8~10μm,孔密度为2×10+[5]个/cm+[2]的聚酯类微孔膜,并通过粘结固定于两通管与输液管联接的联接管端部。该过滤器流速高(为国家标准起限的一倍左右),滤除率≥90%,而成本仅为常规过滤器的45~55%。该过滤器具有结构简单,滤除率高、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从而克服了常规过滤器结构复杂、滤除率低,成本较高等缺陷。(*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中一次性输液用的过滤器,特别适合与一次性输液器配套用于病人临床输液治疗。在大输液中,一般药液往往存在着不溶性微粒异物,这些微粒性异物如注入人体将有可能引起静脉炎、肺向芽肿和输液反应。国际上发达国家七十年代就采取限制大输液中这类微粒的数目。1987年底我国颁布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国家标准,并规定必须装配药液过滤器,以预防上述输液后遗症的发生。但目前普遍使用的过滤器,一类是内嵌式陀螺过滤器(附附图说明图1),该过滤器主要是选用泡沫材料作滤材,嵌于陀螺状壳体内并串接于输液管中与针头之间,以过滤即将输入人体内的药液。但这类过滤器由于采用泡沫材料作滤材,因此在切割加工该滤材时本身就易产生微粒异物。其滤除率难于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其次由于该过滤器形状较复杂,加工较繁琐,上、下陀盘对粘时难于保证其密封性,且不便清洗处理,加之陀盘较大,临床应用亦不方便。另一类为斗内网袋式过滤器(附图2),这类过滤器是在滴液斗内的出液口上罩以袋式过滤网,加之出液口四周的死角及微粒的沉降等因素,该过滤器的滤除率虽可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但由于利用了沉降原理,因此输液方向的改变或输液速度的快慢对其滤除率均有较大影响,此外这种过滤网袋全靠手工编织,成本较高,目前国内还无法工业性生产,因此也难于在临床中普遍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滤除率高、使用方便、可靠,成本较低的一次性输液过滤器,以便在临床输液治疗中能迅速、可靠地滤除不溶性微粒等异物,从而达到避免因这类异物进入人体引起静脉炎、肺肉芽肿或输液反应等不良后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透明医用材料制成的管状形两通管作为过滤器壳体,管状壳体的外沿面中部设置一隔环,隔环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带反向锥度的针头联接管和输液管联接管;而内腔则制成略带锥度的直孔,并在输液管联接管的端头设置一微孔膜作为过滤层,该微孔膜与管体紧密粘结在一起而构成本技术过滤器。微孔膜采用聚酯类薄膜为材料,并采用重粒子打孔,以保证微孔的孔径和孔密度,微孔的孔径一般为8~12μm,孔密度为2×105个/Cm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管状壳体及内壁,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处理,微孔膜采用聚酯类薄膜,并通过串列式加速器采用重粒子打孔,其孔径及密度易保证,因此微孔膜的过滤性能就有了可靠保证,同时也利于工业化生产。本技术经国家医药管理局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检测中心检测,输送速度高于国家标准限一倍左右,而对20±5μm标准粒子的滤除率均在90.0%以上,最高达98.8%(国家标准滤除率≥80%为合格),而成本仅分别为陀螺式过滤器和网袋过滤器成本的55%和45%左右,因此本技术具有滤除率高,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附图1为陀螺式过滤器(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斗内网袋式过滤器(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为泡沫过滤层,3为过滤网,4为微孔膜,5为针头联接管,6为输液管联接管,7为隔环,8为针头定位环。实施例本实施例壳体1采用聚丙烯注塑成型,长28mm。针头联接管5长8mm,端部外径为φ3.925mm,锥度为6100,端部内径φ2.5mm,输液管联接头6长为13mm,端部外径φ4.5mm,内径φ3mm,锥度约为8100;隔环7外径φ7mm,宽2mm;针头定位环8外径φ5.5mm,宽5mm。本实施例微孔膜过滤层4采用50μm厚的涤纶膜,在串列式加速器上采用S32重粒子打孔,打好孔后置于6个当量的NaOH溶液中处理5个小时左右,再经0.5个当量的HC1溶液中和处理及蒸馏水清洗,烘干及切片处理成φ5.5mm的微孔膜片。最后经生理盐水浸泡处理,干燥后,在120~130℃温度范围内采用壳体本体熔融粘结法将其紧密粘结于壳体上输液管联接管6的端部,此时微孔膜的厚度约为20~30μm,孔径为9μm左右,孔密度为2×105个/Cm2。使用时,将输液管接头6插入输液管下端部,输液针头则套于针头联接管5上,即可进行输液。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过滤器,它包括壳体,过滤层等,其特征在于过滤层为孔径8~10μm,孔密度为2×105个/Cm2的微孔膜;壳体为管状两通管,管体外沿中部有一隔环,隔环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带反向锥度的针头联接管和输液管联接管,而管内孔为略带锥度的直孔;微孔膜过滤层位于输液管联接管的端部,并通过粘结与管体紧密联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输液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壳体采用管状形两通管。过滤层采用微孔直径为8~10μm,孔密度为2×10文档编号A61M5/165GK2077718SQ9021514公开日1991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蒯亚希, 杨天培, 殷捷, 宋军 申请人: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医用高分子制药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过滤器,它包括壳体,过滤层等,其特征在于过滤层为孔径8~10μm,孔密度为2×10↑[5]个/Cm↑[2]的微孔膜;壳体为管状两通管,管体外沿中部有一隔环,隔环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带反向锥度的针头联接管和输液管联接管,而管内孔为略带锥度的直孔;微孔膜过滤层位于输液管联接管的端部,并通过粘结与管体紧密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亚希杨天培殷捷宋军
申请(专利权)人: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医用高分子制药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