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03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血管空刺针,采用针管和针芯套用的组合结构。针管为实芯尖端,在端部侧壁开有导液孔。针管和针芯是互为绝缘的两个电极,与穿刺器械、控制电路及超声定位装置配合,可准确定位穿刺,自动进针、停针或退针。可避免现有穿刺技术因往复穿刺引的起的血肿、气胸等并发症。适用各医疗单位,尤其对农村,野外医疗条件特殊环境,及时抢救失血休克等危急患者提供方便。(*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为医用血管穿刺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穿刺针都是在针尖端部设置导液孔(如注射针头)。在GB2063679A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虽由穿刺针头,输导管,传动装置等构成,但其穿刺针体仍然沿用目前普通注射针结构。该种穿刺针在穿刺时,针尖是否刺入血管不易判断。传统的穿刺是穿刺针的尖端抵达血管时,血管上壁随进针而下陷,继之下壁也随之下陷。当进针力超过血管张力时,上壁贯通反弹,但操作者无法感知,仍在用力进针,至使下壁随之贯通反弹。操作人员仅凭主观估计穿刺适度而停针,并在缓慢退针同时抽动注射器针门,形成负压。当见玻璃针管内有回血时即停止退针,此时才可进行采血或置管等。如技术不熟练,需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若进针过深则易造成其他并发症。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血管穿刺针,将针管和针芯分别作为电极,导液孔设在针管前端侧壁。穿刺时,在血管上壁反弹后,该孔恰在血管中,在适当控制显示电路配合下,立即(或自动)停止进针,减少了组织的损伤及患者的痛苦。本技术的实现是将穿刺针体分为互相绝缘的外针管和内针芯。针管为封闭前端,在针管尖端测壁开有导液孔,该导液孔与血流走向接近一致。所说的内针芯外壁与外针管内壁互相绝缘,该针管与针芯分别为两个电极,可从其后连接件上引出短路电极与显示电路相配合。在穿刺操作中,当针体尖端刺入血管时,血液即通过导液孔进入针管中,由血液将外针管和内针芯两个电极短路接通,外电路即显示停针信号。如果该穿刺针是用机械推动进针,则一旦导液孔见血,通过控制电路即可实现自动停止进针。停针后可抽出内针芯,将导管插入血管中,最后取出外针管即可开始输液或造影等。本技术因避免了往复穿刺,故穿刺和置管时不会过多损伤血管,避免了血肿、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该穿刺针还可与超声定位装置配合,达到定位准确,穿刺命中率高,可实现机械自动进针、自动停针、退针,并可用于置管。该穿刺针可与电器、机械、超声技术等组合使用,适用各类医疗单位,尤其在野外,野战等特殊环境中,对及时抢救失血休克等危急患者提供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穿刺针体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该穿刺针的外针管[1]其尖端[5]为实芯,其余为空芯。在距针尖端部[5]约0.7-1.2cm处开一导液孔[3]与外针管[1]空腔相通。该导液孔[3]可为园形、椭园形或方形,理想情况孔底的曲率半径与该针管内园柱的母线相切。在针管[1]后部装有针管连接件[7]。内针芯[2]可为管状,在针芯[2]外壁设置一绝缘层[6](或在针管内壁设置绝缘层)。针芯[2]后部装有针芯连接件[8],它与针管连接件[7]互相绝缘。内针芯[2]是插入外针管[1]的空腔中,内针芯[2]长度以在导液孔[3]处不见针芯[1]的端部为度。针管连接件[7]或针芯连接件[8]可与显示电路和(或)穿刺器械配合。可配有传动和超声定位装置,实现自动进、停、退针及置管。若以针管连接件[7]与穿刺器械相联,其本身即为一个电极,则在针芯连接件[8]上可外接一个短路电极[4]与控制显示电路相连。同时,该针芯连接件[8]通过透明胶管可与穿刺器械负压室相通。也可用针芯连接件[8]与穿刺器械相联,其本身即为电极,可在针管连接件[7]上引出短路电极[4]与控制显示电路相连。同时,针芯连接件[8]通过透明胶管与负压室相通,在外电路控制下,即可实现准确定位穿刺,自动进针、停针或退针,可迅速完成穿刺置管操作。在穿刺操作过程中,穿刺器械在进针的同时可形成一个负压,该负压通过针芯[2]与针管[1]相通。在穿刺针未刺入血管前,针管[1]与针芯[2]是互为绝缘的两个电极。当该穿刺针刺中血管时,血液由导液孔[3]进入针芯[2]和针管[1]中,在导电媒介血液作用下,针管和针芯两电极立即短路接通,外电路即形成闭合迥路,停针信号灯点亮,同时,通过继电器立即切断电路,电机停止运转,即达自动停针。停针后即可进行置管。置管时,首先移去穿刺器械,抽出内针芯[2],将导管经外针管[1]插入血管中,最后取出外针管[1],即可开始输液、造影等。该穿刺针还可选用普通注射针进行改造。根据需要选择两根粗细不同的注射针,在粗针管端部用无毒金属堵塞,在尖端[5]侧壁开一导液孔。细针芯及其连接件上可套一无毒绝缘塑管或绝缘涂层[6],将其尖端或长出部分截去,视需要在其中一个连接座上引出短路导线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血管穿刺针,由尖端封闭,侧壁开有导液孔的外针管及其后连接件,内针芯及其后连接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针芯外壁与针管内壁相互绝缘,针管和针芯分别作为两个电极。专利摘要本技术为血管空刺针,采用针管和针芯套用的组合结构。针管为实芯尖端,在端部侧壁开有导液孔。针管和针芯是互为绝缘的两个电极,与穿刺器械、控制电路及超声定位装置配合,可准确定位穿刺,自动进针、停针或退针。可避免现有穿刺技术因往复穿刺引的起的血肿、气胸等并发症。适用各医疗单位,尤其对农村,野外医疗条件特殊环境,及时抢救失血休克等危急患者提供方便。文档编号A61M5/00GK2030087SQ88204238公开日1989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高积庆, 褚有恒, 阚德庆, 朱玉国, 张平, 吴月华, 朱谊诚, 蒋克芳, 余普庆, 刘广金, 李忠贞, 刘志斌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巢湖市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穿刺针,由尖端封闭,侧壁开有导液孔的外针管(1)及其后连接件(7),内针芯(2)及其后连接件(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针芯(2)外壁与针管(1)内壁相互绝缘,针管(1)和针芯(2)分别作为两个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积庆褚有恒阚德庆朱玉国张平吴月华朱谊诚蒋克芳余普庆刘广金李忠贞刘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巢湖市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