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鄂有国专利>正文

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74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是一种用来对人体管腔病变部位或病理性腔道进行诊断或治疗的辅助器械,属于医学领域,该器械由内管、外管、可转动管构成,可转动管借助于“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与外管连接,内管管壁有造影诊察孔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来引导治疗或诊断器械进入人体正常或病理腔道的辅助器械,属于医学范畴。人体生理性管腔常常出现病变或人体因病变发展而出现病理性腔道,对此常常需要进行观察治疗,此过程又常常需在有病变的生理性腔道或病变腔道内置入器械,进行操作,现行的器械常常因所要观察的腔道蜿蜒曲折,进入较为困难,或因为腔道狭窄不易寻找到仅存的微细通道,或即使发现微细通道,但所置入器械因方向不易控制而难于进入微小通道,为此治疗或诊断受到很大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通过造影剂清晰观察到所需观察腔道情况,又能为诊断或治疗用器械指明方向并控制方向协助该器械顺利进入所要到达的腔道的器械。本技术为无毒塑料所制成的中空两端非封闭的管状结构,主要包括可转动管(1)、内管(4)、外管(3)、“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造影诊察孔道(6)、斜坡(2)、内管与可转动管两侧方铆接点(8)、保护膜(9)、角度固定螺丝(10),其中内管(4)套在外管(3)中,内管(4)及外管(3)后部管壁厚度可大于前中部管壁厚度,造影诊察孔道(6)位于内管(4)后部管壁上,“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由长臂(7--3)、前臂(7--1)、后臂(7--2)组成,前臂(7--1)及后臂(7--2)均有两端脚分别置于可转动管(1)两侧壁所开小圆孔内及外管(3)前部侧壁所开两对称小圆孔内,其四个端脚末端膨大以使得四个端脚在各自小圆孔内转动且不从小圆孔内滑出,可转动管(1)前部管壁上包绕或固定有金属薄片。其工作过程为将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插入人体腔道病变近侧端或人体病理性腔道近端,插入导丝(医用)将导丝头部露出可转动管(1)前端,通过造影诊察孔道(6)注射造影剂,即可观察到病变腔道全貌,移动外管(3)与内管(4)的相对位置,“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也随之移动,可转动管(1)与内管(4)与外管(3)之间的相对角度也随之改变,置于其内的导丝也随之形成一定角度,使导丝指向正好与所要通过的病变腔道走向吻合,此进旋进角度固定螺丝(10)使之抵紧内管(4),则可转动管(1)与内管(4)与外管(3)之间角度也固定,则导丝可顺利通过病变腔道,为进一步对病变腔道进行治疗作准备。本器械优点在于对病变腔道插入医用导丝的同时能注射造影剂,随时可观察所要通过的病变腔道全貌,为导丝前进指明方向,同时又可根据所指明的腔道走行情况,随时调整控制导丝前进方向,避免了导丝前进时的盲目性,防止导丝误入非靶孔道,大大提高了操作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医患双方接触X线时间及X线量。附图说明图1侧视图,图2俯视图,图3仰视图图中1,可转动管2,斜坡3,外管4,内管6,造影诊察孔道7,“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8,内管与可转动管两侧方铆接点9,保护膜10,角度固定螺丝7--1,“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前臂7--2,“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后臂7--3,“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长臂。本技术制作过程如下取两根不同直径的无毒塑料管(必须有一定硬度),直径小的作为内管(4),直径大的作为外管(3),且外管(3)能套在内管(4)上纵向移动,内管(4)长度大于外管(3),外管(3)前端上管壁敞开一缺口,以便容纳“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之长臂(7--3)后部,在该缺口两侧相对称位置管壁各开一小圆孔,以放置“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之的后臂(7--2)两端脚,在外管(3)前部管壁上包绕或固定有金属片,内管(4)前端上下管壁各去掉部分,保留两侧壁,内管(4)前部两侧壁各开一小圆孔以与可转动管(1)两侧壁所开小圆孔形成两侧方铆接点即转轴(8),内管(4)前部去掉部分上管壁以留下“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的活动空间,取长度小于外管(3)直径大于或等于外管(3)的无毒塑料管作为可转动管(1),其前部管壁厚度可大于中后部管壁厚度,其前部内径可小于中后部管壁内径,其中后部分去掉部分下管壁,在两侧壁中点各开一小圆孔,与内管(4)前端两侧壁所开小圆孔形成两侧方铆接点(8),后端上管壁敞开一小缺口,以容纳“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的长臂(7--3)前部,在该缺口两侧对称部位管壁各开一小圆孔,以放置“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前臂(7-1)两端脚,制作一“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可用模具成形)使其四个端脚成圆柱状,将“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7)的四个端脚分别放置于外管(3)及可转动管(1)管壁上预留的四个小圆孔内,准备一底面有浅槽的斜坡(2)使其上缘与可转动管(1)之前端上管壁相固定,将一膜状无毒且有一定弹性的物质作为保护膜,包绕在可转动管(1)及外管(3)的外壁上,其前端越过可转动管(1)管壁缺口前缘,后端越过外管(3)管壁缺口后缘,内管(4)后部管壁上开一小圆孔与一无毒塑料管或橡胶管相连接作为造影诊察孔道(6),该孔道必须能接注射器,外管(3)后部的管壁上加工一圆柱状侧孔(3--1),其孔壁加工有内螺纹,加工一角度固定螺丝(11)使之外螺纹能与外管(3)后部侧孔内螺纹相旋接。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外管套在内管上,外管前端借助于“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与可转动管连接,外管后部管壁上有一侧孔,内管后部有造影诊察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外管后部管壁厚度可大于其前、中部管壁厚度,外管后部管壁上有侧孔有内螺纹,能与角度固定螺丝相旋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内管前端与可转动管两侧方相铆接,形成转轴,内管后部管壁厚度可大于其前、中部管壁厚度,内管后部造影诊察孔道可有多个,可位于内管管壁各个方位,能与无毒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所制成的管道相连接,从而可接注射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可转动管前部包绕或固定有金属片,可转动管可绕两侧方铆接点(转轴)转动,可转动管前端上管壁可附有斜坡。可转动管前部管壁厚度可大于其后部管壁厚度,其内径可小于后部管腔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可转动管、内管、外管两端均为非封闭状态,导丝、导管等操作器械可以从中进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可转动管、内管、外管,“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等结构可分别由模具一次成型所致。专利摘要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是一种用来对人体管腔病变部位或病理性腔道进行诊断或治疗的辅助器械,属于医学领域,该器械由内管、外管、可转动管构成,可转动管借助于“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与外管连接,内管管壁有造影诊察孔道。文档编号A61M39/00GK2418892SQ0020370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鄂有国 申请人:鄂有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管道引导诊察管其特征是:外管套在内管上,外管前端借助于“工”字型角度调节连杆与可转动管连接,外管后部管壁上有一侧孔,内管后部有造影诊察孔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鄂有国
申请(专利权)人:鄂有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