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忠洁专利>正文

止回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711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回阀门,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双止回阀门长度过长的问题。本止回阀门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阀体和固定在出水端内的阀帽,阀体内设有具有导流孔的架体,架体上套有密封筒,且架体和密封筒两者均夹于阀帽和阀体内壁之间;架体上设有使进水端与导流孔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一,密封筒内设有使导流孔与阀帽的内腔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二,单向机构一和单向机构二沿阀体的轴向分布。本止回阀门具有长度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阀门
,涉及一种止回阀门
技术介绍
止回阀在管路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它可实现流体在管路中单向流动。现有的止回阀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申请号:201020175635.2;授权公告号:CN201651443U],包括有阀体、阀盖、进水球阀和出水球阀,该进水球阀和出水球阀安装在阀体的两端,所述阀盖安装设置在阀体上部,与阀体形成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依次装有一级止回阀和二级止回阀,所述一级止回阀和二级止回阀为串联结构。上述的防止器通过设置一级止回阀和二级止回阀,实现双重止回的效果,来提高防止器止回性能。但该防止器还是存在一个问题:一级止回阀和二级止回阀这两个结构是相互独立且没有任何重叠,导致该防止器长度过长、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止回阀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阀门的长度。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止回阀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止回阀门,包括具有进水端(1a)和出水端(1b)的阀体(1)和固定在出水端(1b)内的阀帽(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具有导流孔(7d)的架体(7),架体(7)上套有密封筒(8),且架体(7)和密封筒(8)两者均夹于阀帽(2)和阀体(1)内壁之间;架体(7)上设有使进水端(1a)与导流孔(7d)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一,密封筒(8)内设有使导流孔(7d)与阀帽(2)的内腔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二,且单向机构一和单向机构二沿阀体(1)的轴向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止回阀门,包括具有进水端(1a)和出水端(1b)的阀体
(1)和固定在出水端(1b)内的阀帽(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阀体(1)内设有具有导流孔(7d)的架体(7),架体(7)上套
有密封筒(8),且架体(7)和密封筒(8)两者均夹于阀帽(2)
和阀体(1)内壁之间;架体(7)上设有使进水端(1a)与导流
孔(7d)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一,密封筒(8)内设有使导流孔(7d)
与阀帽(2)的内腔单向导通的单向机构二,且单向机构一和单向
机构二沿阀体(1)的轴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
体(7)上具有呈环状的挤压部(7a1),且挤压部(7a1)的两端
分别与阀体(1)内壁和密封筒(8)相抵,所述的密封筒(8)的
外侧壁上具有与阀帽(2)相抵的凸肩(8a),凸肩(8a)位于阀
帽(2)和挤压部(7a1)之间,且密封筒(8)远离挤压部(7a1)
的一端插在阀帽(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单向机构二包括与阀帽(2)滑动连接的阀芯二(17)和设于阀
芯二(17)和阀帽(2)之间的复位弹簧二(18),且阀芯二(17)
在上述的复位弹簧二(18)的作用下能与密封筒(8)的内侧壁相
抵并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
芯二(17)包括呈环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洁
申请(专利权)人:黄忠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