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452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02:17
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热能吸收装置及一热交换器。各热能吸收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热辐射吸收膜。本体具有一第一流体腔室及一第二流体腔室。热辐射吸收膜设置于本体。热辐射吸收膜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第一面,第二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第二面。本体包括一穿透部供热辐射穿透,穿透部构成第一流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且穿透部与热辐射吸收膜的第一面位于本体的同一侧。热交换器与至少一第一流体腔室及至少一第二流体腔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及一种热能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热辐射吸收膜的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产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工业热辐射。例如水泥厂及造纸厂的旋窑,及例如钢铁厂。举例而言,钢铁厂于作业过程中,钢胚所产生的废热可能高达摄氏650度以上。此些废热若是未加以回收,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有业者提出使用热辐射吸收材料吸收工业热辐射的方案。然而,此些热辐射吸收材料在遇到高温环境时,其寿命往往大幅下降,也因而造成废热回收的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藉以降低热辐射吸收膜于工作时的温度,以延长热辐射吸收膜的使用寿命及维持其热辐射吸收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热辐射吸收膜。本体具有一第一流体腔室及一第二流体腔室。热辐射吸收膜设置于本体。热辐射吸收膜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第一面,第二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第二面。本体包括一穿透部供热辐射穿透,且穿透部构成第一流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且穿透部与热辐射吸收膜的第一面位于本体的同一侧。本专利技术另外提出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一热能吸收装置及一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至少一第一流体腔室及至少一第二流体腔室连通。各第一流体腔室具有一第一入流口及一第一出流口。各第二流体腔室具有一第>二入流口及一第二出流口。热交换器具有一热交换入口及一热交换出口。至少一第二出流口与热交换入口连通。热交换出口与至少一第一入流口连通。至少一第一出流口与至少一第二入流口连通。本专利技术另外提出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一热能吸收装置、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流体腔室连通。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二流体腔室连通。第一流体腔室具有一第一入流口及一第一出流口。第二流体腔室具有一第二入流口及一第二出流口。第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入口及一第一热交换出口。第二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二热交换入口及一第二热交换出口。第一出流口与第一热交换入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出口与第一入流口连通。第二出流口与第二热交换入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出口与第二入流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能够藉由第一流体腔室内的流体先吸收部分热辐射以做为热辐射吸收膜的保护层,再藉由第一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热辐射吸收膜的第一面及第二流体腔室热接触于热辐射吸收膜的第二面以带走热辐射吸收膜的热量,而能够避免热辐射吸收膜过度升温,故而能延长热辐射吸收膜的使用寿命并维持其热辐射吸收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局部放大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5绘示图4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热能吸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0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能回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回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1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回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能回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1a、1b、1c热能回收系统10、10’、10a、10b、10c、10d、10e、101、102、103热能吸收装置11、11c、11d、11e本体11a、11a’、11a”第一流体腔室11a1、11a1’、11a1”第一入流口11a2、11a2’、11a2”第一出流口11b、11b’、11b”第二流体腔室11b1、11b1’、11b1”第二入流口11b2、11b2’、11b2”第二出流口111、111c、111d、111e穿透部1111总入流管路1111a入流口1112总出流管路1112a出流口1113分流管路1113a分流入口1113b分流出口112、112c、112d、112e壳部1121第一壳部1122第二壳部113、113’分隔部113a第一鳍片113b第二鳍片12、12’热辐射吸收膜121、121’第一面122、122’第二面13穿透覆盖层14保护网20、201、202热交换器20a热交换入口20b热交换出口30、301、302泵40、401、402第一调压阀50、501、502缓冲槽60、601、602第二调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专利技术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照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能吸收装置10的侧视剖视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热能吸收装置10包括一本体11及一热辐射吸收膜12。本体11包括一穿透部111、一壳部112及一分隔部113。分隔部113设置于壳部112内且将壳部112内的空间分隔出一第一流体腔室11a及第二流体腔室11b,但不以此为限。穿透部111设置于壳部112的一侧,且供热辐射穿透。第一流体腔室11a位于穿透部111、分隔部113及壳部112所围成的空间内,即穿透部111、分隔部113及壳部112可构成第一流体腔室11a。第二流体腔室11b位于分隔部113及壳部112所围成的空间内,即分隔部113及壳部112可构成第二流体腔室11b。穿透部111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或陶瓷。壳部112及分隔部113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可为不锈钢、铝合金、铜、镍钢(inconel)等,且二者可一体不分离。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分隔部113的表面可为平坦面。穿透部111能够依需求而具有更少或更多的范围。举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能吸收装置及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流体腔室及一第二流体腔室;以及一热辐射吸收膜,设置于该本体,该热辐射吸收膜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流体腔室热接触于该第一面,该第二流体腔室热接触于该第二面;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穿透部供热辐射穿透,该穿透部构成该第一流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且该穿透部与该热辐射吸收膜的该第一面位于该本体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9 TW 1031428221.一种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流体腔室及一第二流体腔室;以及
一热辐射吸收膜,设置于该本体,该热辐射吸收膜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
一第二面,该第一流体腔室热接触于该第一面,该第二流体腔室热接触于该第
二面;
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穿透部供热辐射穿透,该穿透部构成该第一流体腔室
的至少一部分,且该穿透部与该热辐射吸收膜的该第一面位于该本体的同一
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网,
设置于该穿透部且用以保护该穿透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
壳部及一分隔部,该穿透部设置于该壳部的一侧,该分隔部设置于该壳部内且
将该壳部内的空间分隔出该第一流体腔室及该第二流体腔室,该热辐射吸收膜
的该第二面设置于该分隔部朝向该第一流体腔室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部具有多
个鳍片,该些鳍片朝向该第一流体腔室内延伸,该热辐射吸收膜的该第二面设
置于该些鳍片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部具有多
个鳍片,该些鳍片朝向该第二流体腔室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部朝向该
第一流体腔室的表面为不规则的多孔表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部朝向该
第二流体腔室的表面为不规则的多孔表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部及该分隔
部的材质为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穿透覆
盖层,覆盖该热辐射吸收膜的该第一面,且供热辐射穿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

\t壳部,该穿透部构成该第一流体腔室,该壳部构成该第二流体腔室,该热辐射
吸收膜设置于该穿透部及该壳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透部包括
一总入流管路、一总出流管路及多个分流管路,该总入流管路具有一入流口,
该总出流管路具有一出流口,各该分流管路具有一分流入口及一分流出口,该
入流口与该些分流入口连通,该出流口与该些分流出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彼
此堆迭的一第一壳部及一第二壳部,该穿透部设置于该第一壳部与该第二壳部
不相邻的一侧,该第一壳部与该穿透部构成该第一流体腔室,该第二壳部构成
该第二流体腔室,该热辐射吸收膜设置于该第一壳部内的相对于该穿透部的一
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透部的材质
为玻璃或陶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育立张秉宏李天源庄瑞诚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