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线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40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多个管脚,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口的管脚设置;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按照以下方式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插头和插口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在存在误操作或者插头和插口插入偏位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排斥力会突然变大,使插头从插口内弹出,从而避免了因为插口和插口的管脚误插而产生大电流导致IC被烧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LCD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LCD面板与点灯板或显示装置主板通常通过CNT连接。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接线连接组件的连接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多个管脚,当多个管脚一一对应准确地相连导通后,点灯板或者显示装置主板通过不同PIN脚分别向LCD面板的驱动芯片IC和背光源加信号,以实现画面的显示,此时,每个PIN脚连接所在的连接线上均有电流通过。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现有的转接线连接线组件往往发现以下问题:由于需要给背光源加载的电压比较大(图1中以LED表示),一般在10~20V左右,而需要给驱动芯片IC加载的电压比较小(图1中以VCOM表示),一般都在5V以下,并且,背光源和驱动芯片对应的管脚相邻,因此,往往在存在误操作或者插头和插口插入偏位时,可能出现与背光源对应的PIN脚和与驱动芯片IC对应的PIN脚相连,这样,向背光源加载的大电压和大电流会加载至驱动芯片IC上,因此,容易造成驱动芯片IC以及与驱动芯片IC相连的柔性电路板FPC被烧坏,从而造成LCD显示设备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及其显示装置,可避免驱动芯片IC以及与驱动芯片IC相连的柔性电路板FPC被烧毁的问题,从而可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多个管脚,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口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按照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插头和插口分离。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且二者数量相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磁体一一对应所述插头至少两个管脚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正确插接时与所述第一磁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在所述插头和插口正确插接时二者之间的排斥力趋于0。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设置位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和插口正确插接时,所述第一磁体所对应管脚与所述第二磁体对应的管脚断连。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或所述第二磁体为永磁铁。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或所述第二磁体为螺线管线圈,其并联所述管脚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一个为螺线管,另一个为永磁铁;各个所述螺线管的参数相同,各个所述永磁铁的参数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一个为永磁铁,另一个为螺线管线圈,所述永磁铁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所述螺线管线圈并联在所述插口的管脚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转接线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线连接组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转接线连接组件。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芯片和背光源;所述转接线连接组件用于将信号源与所述驱动芯片和背光源相连,以向二者提供相应的信号;所述转接线连接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口的与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背光源相连的管脚设置。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借助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插头和插口分离,可避免驱动芯片IC以及与驱动芯片IC相连的柔性电路板FPC被烧毁的问题,从而可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正确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错误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正确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错误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正确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正确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错误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下文中仅针对插头和插口上相互对应的两对管脚进行说明,其中,一对管脚用于连接驱动芯片IC和信号源(图中的VCOM),另一对管脚用于连接背光源和信号源(图中的LED)。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该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多个管脚(PIN脚);该转接线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口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按照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插头和插口分离。下面举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线连接组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下的工作原理。举例一: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在正确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转接线连接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体103和第二磁体101,二者的数量相等,且均为两个;两个第一磁体103一一对应插头的两个管脚(分别为VCOM和LED);在插头和插口正确插接时(如图2a所处的状态),两个第二磁体101与第一磁体103一一对应,也分别连接VCOM和LED两个管脚;另外,具体地,第二磁体101为一螺线管线圈该螺线管线圈并联在插口的管脚上,第一磁体103为一永磁铁;当充电时电流由顶部正极进入螺线管线圈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出螺线管线圈产生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的磁场;永磁铁为单极永磁铁,由于螺线管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下端为S极,因此,设置该永磁铁为S极永磁铁。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磁体103和与之对应的第二磁体101之间存在预设间隙R,该预设间隙按照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多个管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口的管脚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按照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插头和插口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线连接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口,二者上分别形成有一
一对应的多个管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所述第一磁体对应所述插头的管脚设置;
所述第二磁体对应所述插口的管脚设置;
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按照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磁体
和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错误插接时二者对应的管脚电连
接,且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插头和插口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且二者数量相等;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磁体一一对应所述插头至少两个管脚设置;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插头和插口正确插接时与所述第一
磁体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磁体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在所述插头和插口
正确插接时二者之间的排斥力趋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设置位置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和
插口正确插接时,所述第一磁体所对应管脚与所述第二磁体对应的管
脚断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线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磁体或所述第二磁体为永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宋勇龙君张宏坤安喜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