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使得数据线可以根据第一Type-C接头或第二Type-C接头连接的终端为另外的接头智能的配置相应的充电电路,实现充电电流的智能分配;同时,实现一个接头同时为另两个接头供电,用户在外出时只需携带一根数据线就可同时为两个设备同时充电,极大的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连接线
,具体涉及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及社会的进步,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来,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加,功耗也随之在增大,由于移动终端的体积受限,因而其自带的电池容量有限,进而导致其续航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需。现有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补充电能,由于移动终端的接头定义不同,所以要对应的数据线进行充电,一根数据线每次通常只能对一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如果同时对两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就需要两条数据线才可以实现。因此用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移动终端时,通常需要携带多个数据线,给用户带来不便。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一拖二、一拖三的多功能数据线,通过一个USB输入接头连接几个不同型号的USB输出接头,这种数据线虽然解决了移动终端接头不同的问题,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每条线路单独对应连接一个输出接头,这样显得线路过多,使用不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2、由于输入接头与输出接头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连接错误的情况,容易导致移动终端的接头遭到破坏;3、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在两个接头之间进行充电的数据传输,不能实现同时给两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其可实现移动终端在任意两个接头之间的电能和数据传输,也可实现移动终端在三个接头之间的电能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VBUS1端口通过第三开关与VBUS2端口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CC1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与CC1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CC2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与CC2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均与检测控制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一配置开关、第二配置开关和第三配置开关,所述第一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一配置电阻,所述第二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二配置电阻,所述第三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三配置电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四配置开关、第五配置开关和第六配置开关,所述第四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四配置电阻,所述第五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五配置电阻,所述第六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六配置电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检测控制器获得电能并开始工作,通过检测CC1检测端口来确定第一Type-C接头所连接的设备作为供电设备时的供电能力。当确定该设备为供电设备时,检测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打开来接通VBUS1端口和VBUS2端口,控制第一开关打开来为第三输出接头供电,同时检测第二Type-C接头是否有设备接入,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没有设备接入时则正常供电给第三输出接头。当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有设备接入时,检测控制器判断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是供电设备还是需要充电的设备,当该设备为需要充电的设备时,检测控制器根据第一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控制第二开关电路中相应的配置开关打开来为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充电,第三输出接头和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同时获得电能;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为供电设备,检测控制器根据该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判断第一Type-C接头连接的设备能否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若可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根据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配置相应的配置电阻,该配置电阻下拉接通,该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同时为第一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和第三输出接头供电;若第一Type-C接头连接的设备不能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断开第三开关,然后让供电能力强的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给第三输出接头;在供电过程中,检测控制器不停检测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和第三输出接头的设备接入情况。当第二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其工作原理与第一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1、通过将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D-端口分别直接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可以满足USB2.0协议的数据传输,实现移动终端在任意两个接头之间的数据传输;2、第一Type-C接头和第二Type-C接头既可以作为输入接头也可以作为输出接头,无方向性,可以盲插,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VBUS1端口通过第三开关与VBUS2端口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CC1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与CC1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CC2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与CC2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均与检测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
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
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
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Type-
C接头的VBUS2端口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VBUS1端口通过第三开关与
VBUS2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CC1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与检测
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与
CC1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CC2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
述第二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
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与CC2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1检测
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另一端与
CC2检测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
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均与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吻,卫建军,刘双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