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光瑞专利>正文

中医多用吸瘀注药导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36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医多用吸瘀、注药、导热器,为中医临床诊治疾病、保健的医疗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手捏式气泵①、气管②、闭合空气罐③、进气孔④、显示瓶⑤、空心针⑥、传热片⑦、微型电热器⑧构成.当吸瘀时手捏式气泵抽气产生吸力而吸瘀.当注药、导热时手捏式气泵充气产生压力注射药液,或由在闭合空气罐内放置的微型电热器将热温透过显示瓶药质,把混合有药气质的热温由传热片射出.(*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多用途中医医疗器械。可用于中医临床疮疡、肿毒、瘀结的吸脓、排毒、消瘀,可用于中医中药水液的注射肌肉、经络、体内各脏腑;可用于中医临床导热,将药气质通过热温传入患者体表、体内。本技术既可治病又可保健强身。目前中医医疗器械极少,吸瘀工具多为古老传统火罐,只能进行体表拔吸。而体内瘀结肿块就无法直接吸取,一般只能作外科手术。本技术就是避免作体内开刀手术,而用针头伸入体内进行缓慢拔吸瘀结肿块,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康复的目的。另外,本技术也可直接作体表真空拔吸代替火罐,而不用火燃烧,既安全又方便,拔吸力比原传统火罐吸力强数倍,还可进行持续性拔吸。本技术的第二种用途是注药。在中医医疗器械中尚未所见,一般中药药液的注射均采用西医注射针,公知的西医注射针是靠人手直接推动针管,使药液强制注入体内。临床上由于中药与西药的药液性质不同,如中药药液采用这种强制注射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技术就是根据中药药液的特性和人体接收药液的循环规律,而靠气压缓慢地将药液注入体内。本技术的第三种用途是导热。传统的中医导热是用艾火薰烤,靠热温传导于药物在体表、体内,近而发展到用红外线辐射。目前医疗界上各种导热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多用吸淤、注药、导热器,其构造由手捏式气泵、气管、闭合空气罐、显示瓶、空心针、传热片、微型电热器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闭合空气罐(3)是由两个半盒组成,在一半盒上盖有气孔(4)、气管(2)可活动取下或套上空心针(6)、显示瓶(5)、传热片(7)、手捏式气泵(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多用吸淤、注药、导热器,其构造由手捏式气泵、气管、闭合空气罐、显示瓶、空心针、传热片、微型电热器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闭合空气罐(3)是由两个半盒组成,在一半盒上盖有气孔(4)、气管(2)可活动取下或套上空心针(6)、显示瓶(5)、传热片(7)、手捏式气泵(1)。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瑞
申请(专利权)人:刘光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