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硕专利>正文

多功能遥控数字化造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989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遥控数字化造影装置,包括X光摄像机、主控监视器、注射器、导管组件,X光摄像机信号线与监视器连接,注射器针头插入导管组件末端的单向阀的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外的外套、压力传感器和定位胶囊,导管前端长出外套,在外套前端是弹性软质的定位胶囊与导管外壁连接,在该外套的末端连接有传感器接口,在该接口内连接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一个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注射器装在一个自动注射架上,该自动注射架的受控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器还有接口与所述的主控监视器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造影装置,主要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尿管肾盂造影、血管造影、肠道造影、胆囊造影、消化道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某些X射线下的介入治疗等。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医学造影或介入治疗,均是术者在患者身边操作,这种方式有如下缺点第一,术者与患者同样受到X线辐射,极大的危害了术者的健康;第二,因为要尽量减少对术者的辐射量,很难长时间的连续动态观察,使诊断的精确性下降,假阳性、假阴性几率增加,一次确诊率低;第三,不知道造影部位的压力,因此无法根据压力调整造影剂量,有时还会因压力过大导致造影剂进入组织内,出现副反应;第四,在X光室放置导管不符合无菌操作规范,且私秘性差;第五;医患双方依从性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数字化造影装置,以使术者与患者分离,整个造影过程在铅封屏蔽室内遥控完成,透视下动态观察压力和影像变化,适时调整造影剂的注入速度和剂量,从而提高了造影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医患依从性。同时,也使操作更符合无菌规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X光摄像机、主控监视器、注射器、导管组件,X光摄像机信号线与监视器连接,注射器针头插入导管组件末端的单向阀的入端,所述的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外的外套、压力传感器和定位胶囊,导管前端长出外套,在外套前端是弹性软质的定位胶囊与导管外壁连接,在该外套的末端连接有传感器接口,在该接口内连接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一个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注射器装在一个自动注射架上,该自动注射架的受控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器还有接口与所述的主控监视器连接。所述的自动注射架包括基座、注射器卡板、注射板、注射丝杆、步进电机,在基座上侧的前部有沿长向的弧形卡槽,在其上方通过调节螺杆连接注射器卡板,在卡槽的后端有与注射器套后端的凸缘对应的凹槽;在该凹槽的后部装有注射丝杆,在丝杆上旋有注射板;在基座上面的后部装有步进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的丝杆传动连接,步进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的基座下面有螺孔,其内旋有调节螺钉。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A/D转换器、光电隔离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A/D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连接,A/D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一组I/O接口连接,单片机有三个输出端的每一端分别依次与光电隔离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连接,三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步进电机的三相励磁线圈连接。本技术通过控制器和自动注射机构实现遥控注射造影,并可根据注射压力调节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使术者与患者分离,整个造影过程在铅封屏蔽室内遥控完成,透视下动态观察压力和影像变化,适时调整造影剂的注入速度和剂量,从而提高了造影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医患依从性。同时,也使操作更符合无菌规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注射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图是(a)图的俯视图;(c)图是(a)图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导管及其附件。图4是本技术控制器的电路框图。图5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实施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3,本技术包括X光摄像机3、主控制(监视)器5、注射器8、导管组件6,X光摄像机3的信号线与主控监视器5连接,注射器8的针头插入导管末端的单向阀2的入端。导管组件6包括导管61、外套62、定位胶囊63和传感器接口9,外套62套在导管61外,导管前端长出外套,定位胶囊63连接在外套前端与导管外壁之间,在该外套的末端连接传感器接口9,在传感器接口9内连接压力传感器7。接口9除用来连接压力传感器7外,还用来向外套62与导管61之间注入生理盐水用。压力传感器7的信号端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注射器8装在一个自动注射架1上,该自动注射架的受控端与所述的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器4还有接口与所述的主控监视器5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采用RS-232-C标准接口总线。参见图2,所述的自动注射架1包括基座18、注射器卡板12、注射板16、注射丝杆15、步进电机17,在基座18上侧的前部有沿长向的弧形卡槽11和卡槽13,在其上方通过调节螺杆10连接卡板12,在卡槽13的后端有与注射器8后端的凸缘对应的凹槽20;在该凹槽的后部装有注射丝杆15,在丝杆上旋有注射板16;在基座上面的后部装有步进电机17,其输出轴与所述的丝杆15传动连接,步进电机17的控制端与所述的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的基座下面设有螺孔,其内旋有调节螺钉19。参见图4,所述的控制器4包括单片机41、A/D转换器、光电隔离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A/D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连接,A/D的输出端与单片机41的一组I/O接口(P10/P11/P12)连接,单片机41有三个输出端(P10/P11/P12)的每一端分别依次与三路光电隔离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连接,三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前进电机17的三个励磁线圈连接。参见图5,这是图4中一路光电隔离器、前置放大器和功放的实施例电路原理图。是一种典型的三相感应式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其前置放大器由反相器N、电阻R1、R2、三极管T1及光电耦合器V组成,由三极管T1驱动光电耦合器V的发光二极管。前置放大器由三极管T2和电阻R3组成的放大器构成。功放由三极管T3、电阻R4-R6、电容C、二极管D构成,T3的基极与T2的射极连接,T3的集电极一路串联R4、R5和步进电机的一相励磁线圈L串联后接电源E2;另一路串联R6和反向的D与电源E2连接,在R4两端并联电容C,以改善驱动电脉冲的特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先由医务人员在手术室将导管61置入患者造影部位,导管组件6上的定位胶囊63在生理盐水的压力下膨胀,起到定位的作用。将注射器8安装在自动注射架1上,此后医务人员即可离开,开启X光机3监视造影部位,由主控机5的显示器观察造影情况,并指挥控制器4控制注射架1上的步进电机17进行注射,注射的造影液对定位胶囊63产生压力,由压力传感器7检测注射压力,控制器4根据该压力信号调整其发出的脉冲信号的频率,该脉冲信号经驱动电路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和转数,以控制注射量。当注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器4可停止注射。另外,操作人员还可根据主控机5监视器观察的注射情况通过主控器5停止或调整注射。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遥控数字化造影装置,包括X光摄像机、主控监视器、注射器、导管组件,X光摄像机信号线与监视器连接,注射器针头插入导管组件末端的单向阀的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外的外套、压力传感器和定位胶囊,导管前端长出外套,在外套前端是弹性软质的定位胶囊与导管外壁连接,在该外套的末端连接有传感器接口,在该接口内连接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一个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注射器装在一个自动注射架上,该自动注射架的受控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器还有接口与所述的主控监视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数字化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注射架包括基座、注射器卡板、注射板、注射丝杆、步进电机,在基座上侧的前部有沿长向的弧形卡槽,在其上方通过调节螺杆连接注射器卡板,在卡槽的后端有与注射器套后端的凸缘对应的凹槽;在该凹槽的后部装有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硕
申请(专利权)人:陈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