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丽丝专利>正文

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988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筒、针体、推杆,其特征是,安全装置具有一滑套,滑套内套有一固定于注射筒的固定座,滑套可滑动地卡制于固定座外侧,滑套端部具有一折合的安全盖。(*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卫生,使针体不外露,使医护人员不受刺伤,避免受到感染,提高安全性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2所示,常规的注射器包括一注射筒80,一组装于注射筒80前端的针头组81,一组装于注射筒中的推杆82,该推杆82可在注射筒80中上、下滑动,注射筒80前端设有前端孔801,注射筒80后端设有平面状的扣指片802,针头组81包括针体811及针座812,针体811一端固定于针座812前端,再利用一针套83,可在使用注射器后,套置于针座812上,避免刺伤医护人员。对于医护人员,遭到针刺与尖锐物刺伤是最常发生的职业伤害,针刺造成的伤口并不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有致命性的危害,因为使用过的注射器带有病患的血液或体液,属于被污染的器具,若健康的医护人员遭其扎伤,可能受到感染,并危及生命的安全,其中套回针套的动作最容易被注射器伤害。对于安全注射器的研发,多着重在避免回盖的程序。而常规注射器是无法保证可靠的安全保护,因此研发出安全针筒,例如附件一及附件二,其中附件一为台湾公告第471323号「易于将推杆拆卸的安全式注射器」新型专利,其是当推杆组推向针头组后,活塞座卡合机构与针座卡合机构相卡合,使推杆组与针头组结合,而当推杆组向外拉出时,推杆可拆卸以脱离活塞座,而使得针头组与活塞座留于注射筒内。附件二为台湾公告第463639号「安全注射针筒改良结构」新型专利,其是将推拉柱推至底时,该扣柱会推抵扣片并令扣勾扣住扣片上的扣孔,当推拉杆再次回拉时,即同时将针头组带入针筒体内。上述附件1、附件2所示的二专利是在使用后将针体拉回至注射筒内,以达到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受到针刺的目的,但此种安全式针头,尚存在下列缺点1、现有安全针筒是在针座及推杆上设有扣合结构,借助推杆将针座拉回至针筒内,因此现有的安全针筒另需在针座及推杆上成型有扣合结构,而会造成制作的成本上升,不但不适用于单价低的产品,且该扣合结构的针座与推杆需相互配合方能使用,无法单独使用于任一形式的现有针筒,因此其兼容性相当有限。2、现有安全针筒的扣合结构,在推杆端需设有推杆结合结构(附件一)或扣柱(附件二),且在针座端需设有针座卡合结构(附件一)或扣片(附件二),且为配合上述二结构尚再需设有其它结构,如活塞座卡合结构、活塞座结合结构(附件一)及扣勾、扣孔(附件二)等,其组成的结构相当复杂,因此极易在使用过程中损坏,造成使用者的困扰。3、现有安全性针筒仅是将针体拉回至针筒内,针体仍旧是保持完整,并无法完全消毁针头,因此在丢弃、搬运时因震动而使针筒内的针体由针筒前端开孔伸出针筒外,易刺伤工作人员。4、现有安全针筒在丢弃时,针筒前端的开口会使残留于针筒内混合有体液的药液流出于针筒外,造成环境污染,更甚者,外漏的药液会导致工作人员或患者受到感染。因此,前述二专利实用性差,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前述二专利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其保证卫生,避免针体再回收使用,可使针体不外露,保护医护人员不受刺伤,避免受到感染,提高安全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筒、针体、推杆,其特征是,安全装置具有一滑套,滑套内套有一固定于注射筒的固定座,滑套可滑动地卡制于固定座外侧,滑套端部具有一折合的安全盖。前述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其中滑套为一中空圆筒体,其一端枢接一安全盖,另一端内径边缘具有一肩部,该肩部与固定座外径的反肩部相抵。前述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其中安全盖一端与滑套弹性枢接,另一端卡制于固定座的卡槽。前述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其中安全盖一端与滑套弹性枢接,另一端卡抵于针体。前述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其中固定座与注射筒为一体件。本技术保证卫生,避免针体再回收使用,可使针体不外露,保护医护人员不受刺伤,避免受到感染,提高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注射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注射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6至图9是本技术的连续作动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枢轴56及弹簧57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针头组 11-----针体12-----针座 2------注射筒21-----斜面 22-----扣指片3------推杆体 31-----活塞部32-----推杆 4------安全装置5------滑套 51-----第一端52-----第二端 53-----安全盖531----凸部 532----枢部54-----肩部 55-----卡部56-----枢轴 57-----弹簧6------固定座 61-----第一端62-----第二端 63-----反肩部64-----斜肩 65-----卡槽7------注射器80-----注射筒 801----前端孔802----扣指片 81-----针头组811----针体 812----针座82-----推杆 83-----针套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针头组1、注射筒2、推杆体3,该针头组1包含一中空的针体11及针座12,且针体11一端固定于针座上;上述注射筒2,其主体大略成一中空圆柱筒体,注射筒2前端外缘呈一斜面21,而后端设有平面状的扣指片22;上述推杆体3,前端设有活塞部31,而后端为一推杆32;一安全装置4,包括一滑套5及一固定座6,是容置于滑套5内,而滑套5可在固定座6外侧上、下滑移;上述滑套5呈一中空的圆柱体,其设有第一端51及第二端52,其中第一端51是与一安全盖53的枢部532相枢接,该枢部532具有弹性,安全盖53是呈一圆弧状,安全套53的一侧设有一凸部531,该凸部531微略凸出于注射筒2的端缘,滑套5第二端52内径缘设有一肩部54,滑套5第一端51内径适当处设有一内凹的卡部55;该固定座6中央呈一中空状,其设有第一端61及第二端62,其中在第一端61的外径缘设有一反肩部63,而第二端62内径缘设有一斜肩64;针头组1是接设于注射筒2的前端,推杆体3则容置于注射筒2中,且可在注射筒中上、下滑移,固定座6容置于滑套5内,且固定座是固定于注射器7,而固定座的斜肩64是与注射筒的斜面21相接合,且滑套5可在固定座6外侧上、下滑移,且借助肩部54与反肩部63令滑套5具有限位的功能。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该滑套的安全盖是呈折合状,而当滑套未滑出时,该安全盖是固定于固定座内部,且借助一卡制手段抵靠于针座12。当使用者在注射后,可将滑套顺针体方向往上滑移,该滑套可利用一软橡胶材质制作,因此当滑套移动时可避免滑手,而该安全盖53的枢部532具有弹力,因此当滑套行进至中段时,该安全盖会弹起而受到针体11的抵靠,而将滑套继续往前滑移近行程终点时,安全盖向上弹起,安全盖的一缘恰卡抵于卡部55,令安全盖确实卡抵于滑套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丝
申请(专利权)人:邱丽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