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穿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71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即胸穿针。该胸穿针导管长12~16cm,外径0.2~0.3cm,内径0.1~0.2cm,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导管上的针尾呈圆锥体,针芯长15~19m,其尖端为斜面,在针芯尾端接一引针,其长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尾与引针之间有一根金属丝,在针芯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的角度为130~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多功能,除治疗气胸外,还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癌性胸膜炎等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特别是从胸腔内抽出气体或液体的器械。自发性气胸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急诊科、内科、结核科、胸外科和呼吸内科常见的急诊。国内多并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及特发性气胸。近年报道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占内科及肺科住院病例的1.64%,病死率为7.3~19%。目前,国内治疗这类病的气胸针有84-2型胸穿针、金属胸腔导管和一种胸穿针(专利号为94229910.8)。前两种穿刺针均为较粗的金属胸穿针,对组织损伤大,较重,需缝合皮肤,销量小。后一种胸穿针通过多年临床使用,有两点不足1)导管及针芯均为直的,在穿刺进皮肤后,导管和针芯不能同时进入组织,导管容易向针尖方向移动,造成导管前端变形而不能进入胸腔。2)导管为无毒高分子塑料制成,不能直接穿破皮肤,因此,需要用刀片在穿刺点将皮肤切开,再进针,使操作难度加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胸穿针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组织损伤小,排气好又不易被胸腔液体阻塞,且导管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管腔不易被压闭、扭曲及变形而致堵塞,同时肺腹胀后也不易损伤肺,一次性使用,不需缝合皮肤的胸穿针。胸穿针由导管针和针芯组成,导管针前端呈圆锥形,针尖开口稍小,距针尖1.5cm和3cm处各有一个圆形侧孔,导管针长12~16cm,外径0.2~0.3cm,内径0.1~0.2cm,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导管上的针尾呈圆锥体,针芯长15~19cm,其尖端为斜面,在针芯尾端接一引针,其长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尾与引针之间有一根金属丝,在针芯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的角度为130~140°。所述的针芯为不锈钢材料制作。本技术的优点1、操作容易,一次性导入,便于急救;2、对组织损伤小,排气好,不易被胸腔液体阻塞;3、导管有一定韧性和弹性,所以管腔不易被压闭、扭曲及变形而致堵塞,同时肺腹胀后也不易损伤肺;4、该针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5、使用胶布固定,方便不需缝合皮肤;6、疗效好,与传统大导管随机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7、并发症少,价廉,一次性使用,销量大;8、多功能,除治疗气胸外,还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癌性胸膜炎等病。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阐述胸穿针由导管针5和针芯7组成。导管针5用无毒高分子塑料制成,针长14cm,外径0.3cm,内径0.2cm,针前端呈圆锥形,针尖1开口稍小,距针尖1.5cm及3cm处各有一个圆形侧孔,侧孔不在一个方向,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4,为进针的深度,针尾端6呈圆锥体为塑料接头,可接水封瓶引流管或50mL空针抽气、抽水或气胸箱测胸内压力,导管内、外壁均光滑。针芯7用不锈钢制成,长17cm,外径0.2cm,尖端为斜面,尖锐,当针芯7插入导管时,斜面刚能露在导管口外面。在针芯7尾接一引针8,其长为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芯尾与引针8之间有一根金属丝9,它能使针芯7插入导管内时保证针尖不会过长伸在导管外,另外用引针8穿破皮肤时,它作握针的针柄,并且作为引针8进针的深度标记。在针芯7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度为140°,此弯曲部保证穿刺针进入皮肤后能防止导管向针尖移位而损坏导管前端。有了这一弯曲部使操作更容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以前明显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胸穿针,由导管针和针芯组成,导管针前端呈圆锥形,针尖(1)开口稍小,距针尖(1)1.5cm和3cm处各有一个圆形侧孔(2),其特征在于导管针(5)长12~16cm,外径0.2~0.3cm,内径0.1~0.2cm,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4)导管上的针尾(6)呈圆锥体,针芯(7)长15~19cm,其尖端为斜面,在针芯尾端接一引针(8),其长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芯尾与引针(8)之间有一根金属丝(9),在针芯(7)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的角度为130~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为不锈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即胸穿针。该胸穿针导管长12~16cm,外径0.2~0.3cm,内径0.1~0.2cm,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导管上的针尾呈圆锥体,针芯长15~19m,其尖端为斜面,在针芯尾端接一引针,其长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尾与引针之间有一根金属丝,在针芯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的角度为130~140°。本技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多功能,除治疗气胸外,还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癌性胸膜炎等病。文档编号A61M1/00GK2395728SQ99241310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彭启灿, 彭波 申请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穿针,由导管针和针芯组成,导管针前端呈圆锥形,针尖(1)开口稍小,距针尖(1)1.5cm和3cm处各有一个圆形侧孔(2),其特征在于:导管针(5)长12~16cm,外径0.2~0.3cm,内径0.1~0.2cm,距针尖7cm处有一个有色环形标记(4)导管上的针尾(6)呈圆锥体,针芯(7)长15~19cm,其尖端为斜面,在针芯尾端接一引针(8),其长3cm,外径3.2cm,针尖为斜面,在针芯尾与引针(8)之间有一根金属丝(9),在针芯(7)的前1/3处为弯曲部,其弯曲的角度为130~1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启灿彭波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