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治疗食道或直肠狭窄,出血及替代乙状结肠镜的医疗器械。目前已有的软管气囊扩张压迫止血的医疗器具较多,与本技术最相近似的一种如“三腔双气囊胃管”,该“三腔双气囊胃管”具有压迫止血和进食流汁的功能。但是也有以下不足;(1)该“三腔双气囊胃管”不能与其它检查器械配合使用,应用范围小;(2)利用双气囊直接压迫病灶,不能在出血部位直接给药,而且局部受压时间长(需48小时以上),血运差,病灶修复慢,止血效果差,病人痛苦大;(3)双气囊壁较薄,承受压力小,对狭窄处无扩张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气囊不直接压迫病灶或出血点,能对病灶或出血点直接给药,并具有对狭窄部位实施扩张功能的气囊式扩张器。该扩张器还可与检查器械(如膀胱镜等)配合使用,是一种多用医疗器械。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采用一次注塑成形的四通道软管本体,沿软管本体纵向设有一条给药通道,将给药孔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侧壁上。观察、排液通道纵向贯穿软管本体,其通道直径以φ7—8mm为宜,排液侧孔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的侧壁上。给药通道后端通过细塑胶软管与针头座密封牢固,充气通道后端通过细塑胶软管与单向阀密封牢固。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4)(8)剖视示意图。参照图1采用硅橡胶材料一次注塑成形的软管本体(6)其直径为12—14mm为宜,纵向设有四条相互平行的圆管状通道(3)(5)(9)(13)。通道(3)(9)为充气通道,其前端口分别与气囊(4)(8)相通,其后端口分别套有细硅胶软管(10)并与单向 ...
【技术保护点】
由一次注塑成形的多通道软管本体、气囊、充气软管组成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通道软管本体由四条通道组成,其中沿软管本体(6)纵向设有给药通道(5),其给药侧孔(7)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观察、排液通道(13)纵向贯穿软管本体(6),其直径以φ7-8mm为最佳,其排液侧孔(12)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济良,李洪湘,菅玉州,司勇,葛玫,
申请(专利权)人:谢济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