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济良专利>正文

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14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气囊式扩张器,用于治疗食道或直肠狭窄、出血,与膀胱镜配合可用为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使用。该扩张器的软管本体及气囊采用硅橡胶一次注塑成型,沿软管本体纵向设有两条充气通道,一条给药通道及一条观察排液通道,两个气囊位于软管本体的前部,给药通道的出口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侧壁上,与给药出口对应的另一侧设有排液侧孔,本扩张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等诸多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治疗食道或直肠狭窄,出血及替代乙状结肠镜的医疗器械。目前已有的软管气囊扩张压迫止血的医疗器具较多,与本技术最相近似的一种如“三腔双气囊胃管”,该“三腔双气囊胃管”具有压迫止血和进食流汁的功能。但是也有以下不足;(1)该“三腔双气囊胃管”不能与其它检查器械配合使用,应用范围小;(2)利用双气囊直接压迫病灶,不能在出血部位直接给药,而且局部受压时间长(需48小时以上),血运差,病灶修复慢,止血效果差,病人痛苦大;(3)双气囊壁较薄,承受压力小,对狭窄处无扩张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气囊不直接压迫病灶或出血点,能对病灶或出血点直接给药,并具有对狭窄部位实施扩张功能的气囊式扩张器。该扩张器还可与检查器械(如膀胱镜等)配合使用,是一种多用医疗器械。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采用一次注塑成形的四通道软管本体,沿软管本体纵向设有一条给药通道,将给药孔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侧壁上。观察、排液通道纵向贯穿软管本体,其通道直径以φ7—8mm为宜,排液侧孔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的侧壁上。给药通道后端通过细塑胶软管与针头座密封牢固,充气通道后端通过细塑胶软管与单向阀密封牢固。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4)(8)剖视示意图。参照图1采用硅橡胶材料一次注塑成形的软管本体(6)其直径为12—14mm为宜,纵向设有四条相互平行的圆管状通道(3)(5)(9)(13)。通道(3)(9)为充气通道,其前端口分别与气囊(4)(8)相通,其后端口分别套有细硅胶软管(10)并与单向阀(11)用硅橡胶粘合剂密封牢固。给药通道(5)的后端通过细硅胶软管(2)与针头座(1)采用硅橡胶粘合剂密封牢固。观察、排液通道(13)纵向贯穿软管本体(6),其直径φ7—8mm为最佳,可使膀胱镜方便插入,排液侧孔(12)为椭圆形。参照图2,气囊(4)(8)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气囊(4)(8)的圆筒状内壁上均匀设有多道加强肋筋(14),用硅橡胶粘合剂将气囊(4)(8)密封固定在软管本体(6)的前部,本技术应制成两种不同颜色的产品,以根据治疗不同的病患而区别使用。治疗食道或肠狭窄时,可将本技术相应的气囊部分推至狭窄部位,用50ml注射器连接单向阀(11)对气囊(4)(8)进行适度充气,将狭窄处扩张开即可;如治疗出血时,将本技术插至出血部位(以双气囊能压迫出血点两端血管并暴露出血部位为宜),这时对气囊(4)(8)进行充气,将出血点两端血管压紧以不再出血为度,然后通过侧孔(12)将瘀血清洗干净,再经过给药通道(5)将止血药物由注射器注入到出血部位,待观察无出血征象时,推压单向阀(11),释放气囊内的气体,将扩张器取出即可。本扩张器的观察、排液通道(13)内径大,可与膀胱镜配合,作为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使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减小病人痛苦等优点。权利要求1.由一次注塑成形的多通道软管本体、气囊、充气软管组成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通道软管本体由四条通道组成,其中沿软管本体(6)纵向设有给药通道(5),其给药侧孔(7)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观察、排液通道(13)纵向贯穿软管本体(6),其直径以φ7—8mm为最佳,其排液侧孔(12)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给药通道(5)后端通过细塑胶软管(2)与针头座(1)密封牢固。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充气通道(3)(9)后端分别通过细软管(10)与单向阀(11)密封牢固。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气囊(4)(8)的圆筒状内壁上均匀设有多道肋筋(1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气囊式扩张器,用于治疗食道或直肠狭窄、出血,与膀胱镜配合可作为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使用。该扩张器的软管本体及气囊采用硅橡胶一次注塑成型,沿软管本体纵向设有两条充气通道,一条给药通道及一条观察排液通道,两个气囊位于软管本体的前部,给药通道的出口设在两气囊之间的软管本体侧壁上,与给药出口对应的另一侧设有排液侧孔,本扩张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等诸多优点。文档编号A61M29/02GK2225870SQ95233989公开日1996年5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谢济良, 李洪湘, 菅玉州, 司勇, 葛玫 申请人:谢济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一次注塑成形的多通道软管本体、气囊、充气软管组成的医用气囊式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通道软管本体由四条通道组成,其中沿软管本体(6)纵向设有给药通道(5),其给药侧孔(7)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观察、排液通道(13)纵向贯穿软管本体(6),其直径以φ7-8mm为最佳,其排液侧孔(12)设在两气囊(4)(8)之间的软管本体(6)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济良李洪湘菅玉州司勇葛玫
申请(专利权)人:谢济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