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882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故难以实现薄型化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其具有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设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外、与所述非入光侧面接触、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设置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远离导光板非入光侧面的一侧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导光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支撑侧,所述支撑侧与导光板底面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的厚度;胶框,其包括隔垫部,所述隔垫部设于挡光件的支撑凸起的支撑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2、面框7等。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反射片11、光学膜层4等设于背板8中,胶框3连接在背板8上,且胶框3具有设于导光板2(或者说光学膜层4)出光面上的隔垫部31,当把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2、面框7等组成液晶显示装置时,隔垫部31就被夹在显示面板2边缘部与导光板1之间,并通过双面胶9与显示面板2粘接,从而起到固定显示面板2和导光板1位置的作用。其中,在导光板1的非入光侧面(即没有设置线光源的侧面)上还粘接有挡光件5,挡光件5为反光条,用于阻止光从非入光侧面射出。由于注塑工艺的限制,以上胶框的隔垫部不可能太薄,且为保证强度,隔垫部也必须达到较大厚度。显然,按照以上方式,背光模组的厚度至少为导光板厚度加上隔垫部厚度(不考虑背板、光学膜层等)。由此,现有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故难以实现薄型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厚度小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其具有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设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外、与所述非入光侧面接触、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设置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远离导光板非入光侧面的一侧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导光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支撑侧,所述支撑侧与导光板底面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的厚度;胶框,其包括隔垫部,所述隔垫部设于挡光件的支撑凸起的支撑侧上。优选的是,所述挡光件由金属材料构成。优选的是,所述挡光件粘接在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上。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外的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部设有通孔;所述胶框的隔垫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光学膜层的通孔中的插入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膜层远离导光板一侧的压片,所述压片具有通孔,所述挡光件的插入结构插入所述压片的通孔中。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挡光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凸起;每个所述胶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隔垫部。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胶框的相邻隔垫部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靠近导光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粘接有双面胶。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其包围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外,所述胶框连接在所述背板上。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其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外,所述胶框的隔垫部夹设在所述挡光件的支撑凸起与显示面板之间。优选的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面框,其包围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外。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胶框的隔垫部不是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而是设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外的支撑凸起上,即隔垫部是位于导光板侧方的,从而隔垫部可有一部分“低于”导光板出光面,这样,在隔垫部实际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背光模组的总厚度降低,相应也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总厚度,利于实现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挡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挡光件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隔垫部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连接部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导光板;11、反射片;2、显示面板;3、胶框;31、隔垫部;311、插入结构;32、连接部;4、光学膜层;5、挡光件;51、支撑凸起;6、压片;7、面框;8、背板;9、双面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其中使用的背光模组。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挡光件5、胶框3。其中:导光板1具有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导光板1通常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个大表面中一个为底面,用于反光,其外可设有反射片11,而另一个面为用于光线射出的出光面。而底面和出光面通过多个侧面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侧面外需要设置线光源,为入光侧面,且还有至少一个不用设置线光源的侧面为非入光侧面。挡光件5则设于导光板1的非入光侧面外、与非入光侧面接触、相对于导光板1固定设置,且挡光件5远离导光板1非入光侧面的一侧设有支撑凸起51,支撑凸起51靠近导光板1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支撑侧,支撑侧与导光板1底面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1的厚度。可见,挡光件5设在导光板1的非入光侧面外,并与非入光侧面接触以防止非入光侧面漏光,同时挡光件5还相对于导光板1固定,即二者之间是不能产生相对运动的。如图2至图4所示,与常规的薄片状挡光件不同,本实施例的挡光件5是由刚性材料构成的立体结构,其一侧用于与导光板1的非入光侧面相接触,而与该侧相对的一侧(即远离导光板1的一侧)则设有支撑凸起51,该支撑凸起51靠近导光板1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图中为上侧)为支撑侧,该支撑侧与导光板1底面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1的厚度,从而支撑凸起51相对于导光板1出光面“下凹”,或者说,支撑凸起51要比导光板1非入光侧面的宽度更“窄”。胶框3则包括隔垫部31,隔垫部31设于挡光件5的支撑凸起51的支撑侧上。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胶框3同样具有隔垫部31,但与现有胶框不同的是,其隔垫部31不是设于导光板1出光面上,而是设于导光板1的非入光侧面外的支撑凸起51上,即隔垫部31是位于导光板1侧方的,从而隔垫部31有一部分“低于”导光板1出光面,这样,在隔垫部31实际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背光模组的总厚度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其具有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设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外、与所述非入光侧面接触、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设置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远离导光板非入光侧面的一侧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导光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支撑侧,所述支撑侧与导光板底面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的厚度;胶框,其包括隔垫部,所述隔垫部设于挡光件的支撑凸起的支撑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其具有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
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
设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外、与所述非入光侧面接触、
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设置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远离导光板非
入光侧面的一侧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导光板出光面
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支撑侧,所述支撑侧与导光板底面间的距离小
于导光板的厚度;
胶框,其包括隔垫部,所述隔垫部设于挡光件的支撑凸起的
支撑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光件由金属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光件粘接在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外的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
部设有通孔;
所述胶框的隔垫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光学膜层的通孔中的插
入结构。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宝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