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玉华专利>正文

一次性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70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其包括:吊瓶(1)、输液导管(2)、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及针头(7)等,其特征是在加药过滤器(5)与针头(7)之间有一段导管(6),可使加药过滤器(5)产生的气泡及时发现处理掉,不致于流入人体中,克服了输液过程中,体内气泡过多而造成的危害,同时便于固定针头,使患者舒适。(*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中输液器械,尤其是一次性输液器。目前,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都是由吊瓶、输液导管、墨菲式滴管、螺旋夹、加药过滤器及针头等组成,针头有头皮针和留置针两种类型,加药过滤器位于针头上方,使用留置针时,过滤器直接接于留置针上,存在着固定困难,使用者不适、不便等缺点;使用头皮针时,之间靠针头细管联接,针头刺入人体后,药液从吊瓶中流出依次经过导管、滴管、螺旋夹及过滤器、针头进入人体,由于加药过滤器为一带滤网的扁球状空腔,药液经过时,经常出现气泡,大者在空腔内破碎,小者由于在细管内不易觉察和处理,时常会随着药液进入人体,久之积少成多,严重损害人身健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输液器,其克服了现有输液器上述之不足,可减少或消除气泡进入人体,且便于固定,用者舒适。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吊瓶、输液导管、墨菲式滴管、螺旋夹、加药过滤器及针头等,其特征在于在加药过滤器与针头之间增加一段导管,该导管的长度可选择在5-40cm之间,直径与输液导管相同。本技术采用上述之结构,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本技术的针头与过滤器之间增加了一段导管,可使过滤器中产生的细小气泡在导管中被发现并及时轻弹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掉,大大减少了进入人体气泡的数量,如注意观察可避免气泡进入人体,此外,过滤器远离人体,便于固定针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介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简图在图1中,本技术自上而下依次是吊瓶1、输液导管2、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导管6及针头7。吊瓶1为透明塑料瓶,瓶底开口接输液导管2,在输液导管2中连接有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等,导管6在加药过滤器5与针头7之间。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器,其包括吊瓶(1)、输液导管(2)、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及针头(7),其特征在于在加药过滤器(5)与针头(7)之间增加一段导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导管(6)长度可选择在5-40cm之间,直径与输液导管(2)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其包括:吊瓶(1)、输液导管(2)、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及针头(7)等,其特征是在加药过滤器(5)与针头(7)之间有一段导管(6),可使加药过滤器(5)产生的气泡及时发现处理掉,不致于流入人体中,克服了输液过程中,体内气泡过多而造成的危害,同时便于固定针头,使患者舒适。文档编号A61M5/36GK2342830SQ9824053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5日专利技术者黄玉华 申请人:黄玉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器,其包括:吊瓶(1)、输液导管(2)、墨菲式滴管(3)、螺旋夹(4)、加药过滤器(5)及针头(7),其特征在于:在加药过滤器(5)与针头(7)之间增加一段导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玉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