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718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射针的安全装置,由针头、针座及针盖所组成,其中,该针头的后端插设于针座前端,并于该针座外缘设有包围针头的针盖,该针盖的后端两侧设有扣孔,而针座前端设有对应于该扣孔的弹性凸块,并于针座后端形成有向内凹陷的折断凹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在注射前将针盖后移,使针头由针盖前端露出进行注射,而注射完毕后将针盖前移,利用扣孔与弹性凸块的相互卡扣以固定针盖,再利用折断凹环做折断,将传统注射针改成既不能重复使用又安全的注射针,达到提升医疗安全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尤其是一种能避免重复使用,及防止被针扎,达到提升医疗安全实用性的注射针的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护理人为被针扎的高危险群,小小的针器扎伤伤口看似不足为奇,但随之而来的危害却可能致命,被针扎的潜在危害主要来自血液或体液性病原菌的传染,使用后的针器若已沾染了病患的血液或体液时,即属于污染性针器,此时若工作人员再遭其扎伤,则可能因此而感染病菌,扎伤主要发生在准备针剂、抽血、放置导管、进行急救活动、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整理环境时。所有研究均一致指出,不论是污染性或非污染性针扎,套回针盖是最易发生被扎伤的动作,针扎主要发生在使用一般注射针、静脉留置针与蝴蝶针,一般注射针多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在医院的用量相当大,致使其占针扎事件的大宗。上述医疗用品的一般注射针,为一种针头与针筒可分离的注射用针,请参考图7所示,该注射针在针头8与针筒9之间,具有针座81的设置,该针座81的设置主要在于将针头8与针筒9的连接,以提供针头8与不同容量的针筒9连接固定使用,该针头8插设于针座81的前端,并于该针座81外缘套设有一包围针头8的针盖82,其使用上是先手持针盖82,再将针筒9前端形成的筒嘴91插入针座81后端,然后拔出针盖82,接着进行抽取药剂与注射药剂的动作,在注射完后还要套回针盖82,故该注射针虽然在使用上有其独特的效能,但无法提供良好的使用安全设施,在套回针盖时,常会受到针扎的伤害,让使用者产生心理负担,也让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者大伤脑筋,这些在使用上的种种不便,应该加以研究改进,以提升医疗安全。公知的注射针在使用完后,其结构还维持原状,因此很可能会被重复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世界各国注射针被重复使用的比例,其中重复使用比例较高的以开发中及未开发的国家居多,这隐含了个非常大的危机,即增加了传染病源的扩散,在各种传染病(B型肝炎、C型肝炎、艾滋病)的盛行之下,注射针的重复使用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本设计人有鉴上述公知注射针的缺陷,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该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设计出一种新的注射针的安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能避免重复使用,又设置有防止被针扎的注射针安全装置,以提高注射针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射针的安全装置,由针座、针头及针盖组合而成,其中该针座前半部为圆柱状的管筒,该管筒前端外缘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左弹性凸块与右弹性凸块,该弹性凸块后端与管筒相连接,而该弹性凸块前端呈略微向外侧伸张状,于管筒后端设置有筒状的接套,该接套与管筒的相接处设置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针头插设于该管筒内,由管筒的前端延伸而出;该针盖为前后贯通的管状结构,其套设于管筒外侧,该针盖内壁纵向设置有左滑面及右滑面,该左滑面及右滑面呈对向设置,且各占据针盖横截面九十度角,上述左滑面及右滑面在九十度的范围内呈略向内收的弧面;该左滑面与右滑面的一侧皆设有纵向的滑槽,该滑槽后端设置有对应于左弹性凸块与右弹性凸块的扣孔,该滑槽后端接近扣孔处,设有小幅上升的斜角。所述接套与管筒的相接处设置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克服了公知技术中的诸多缺陷,该注射针的安全装置,有一针头,该针头的后端插设于针座前端,并于该针座外缘设有包围针头的针盖,该针盖的后端两侧设有扣孔,而针座前端设有对应于该扣孔的弹性凸块,并于针座后端形成有向内凹陷的折断凹环,该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在注射前将针盖后移,使针头由针盖前端露出进行注射,而注射完毕后将针盖前移,利用扣孔与弹性凸块的相互卡扣以固定针盖,再利用折断凹环做折断,将传统注射针改成既不能重复使用又安全的注射针,达到提升医疗安全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4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针盖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针座折断示意图;图7为公知注射针的立体图。附图标号说明1、81、针座2、8、针头3、82、针盖9、针筒 10、管筒11、接套 31、32、滑面 33、34、滑槽 35、36、扣孔 91、筒嘴103、折断凹环 101、102、弹性凸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装置及其特征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搭配图1、2、5所示,本技术的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其结构由针座1、针头2及针盖3所组合而成。该针座1前半部为一圆柱状的管筒10,该管筒10前端外缘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该弹性凸块101、102以其后端与管筒10相连接,而该弹性凸块101、102前端则呈略微向外侧伸张的状态,另于管筒10后端设置有筒状的接套11,该接套11与管筒10的相接处设置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103,针头2插设于该管筒10内,并由管筒10的前端延伸而出。该针盖3为前后贯通的管状结构,其套设于管筒10外侧,该针盖3内壁纵向设置有左滑面31及右滑面32,该左滑面31及右滑面32呈对向设置,且各占据针盖3横截面九十度角,并在该九十度的范围内呈略向内收的弧面。该左滑面31与右滑面32的一侧皆设有纵向的滑槽33、34,该滑槽33、34后端设置有对应于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的扣孔35、36,且该滑槽33、34后端接近扣孔35、36处,设有小幅上升的斜角。根据上述结构,请参图3、4、5所示,本技术注射针的安全装置,其中针盖3在未使用前套于管筒10前端并向前沿延伸包围在整支针头2的外侧,而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位于左滑面31与右滑面32中,使用时得将针盖3向后退,以使针头2露出于针盖3外,即可进行注射程序,在注射完毕后,得将针盖3旋转九十度角,该针盖3在旋转时,其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会沿着左滑面31与右滑面32做横向滑移,然后进入滑槽33、34中,接着将针盖3向前推到底,使针头2的外侧能完全受到针盖3的包围,而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会同时嵌入扣孔35、36中,且该左弹性凸块101与右弹性凸块102的前端会略微向扣孔35、36的外侧伸张,而抵止于该扣孔35、36的前缘,如此针盖3就无法再向后退,确保该针头2不会被重复使用,且针盖3不需由前端回套,而避免被污染性针扎的危险。请参考图6所示,由于本技术注射针的安全装置的针座1上设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103,因此在使用过后,得由该斩断凹环103的两侧施力,以将针座1折断,然后再回收销毁,如此可彻底避免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形,以达到提升医疗安全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针的安全装置,由针座、针头及针盖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针座前半部为圆柱状的管筒,该管筒前端外缘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左弹性凸块与右弹性凸块,该弹性凸块后端与管筒相连接,而该弹性凸块前端呈略微向外侧伸张状,于管筒后端设置有筒状的接套,该接套与管筒的相接处设置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针头插设于该管筒内,由管筒的前端延伸而出;该针盖为前后贯通的管状结构,其套设于管筒外侧,该针盖内壁纵向设置有左滑面及右滑面,该左滑面及右滑面呈对向设置,且各占据针盖横截面九十度角,上述左滑面及右滑面在九十度的范围内呈略向内收的弧面;该左滑面与右滑面的一侧皆设有纵向的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针的安全装置,由针座、针头及针盖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针座前半部为圆柱状的管筒,该管筒前端外缘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左弹性凸块与右弹性凸块,该弹性凸块后端与管筒相连接,而该弹性凸块前端呈略微向外侧伸张状,于管筒后端设置有筒状的 接套,该接套与管筒的相接处设置有向内收束的折断凹环,针头插设于该管筒内,由管筒的前端延伸而出;该针盖为前后贯通的管状结构,其套设于管筒外侧,该针盖内壁纵向设置有左滑面及右滑面,该左滑面及右滑面呈对向设置,且各占据针盖横截面九十度角, 上述左滑面及右滑面在九十度的范围内呈略向内收的弧面;该左滑面与右滑面的一侧皆设有纵向的滑槽,该滑槽后端设置有对应于左弹性凸块与右弹性凸块的扣孔,该滑槽后端接近扣孔处,设有小幅上升的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康德保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